当前,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强化金融科技的合理应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加速融合,对于银行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银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由于独特的发展历程和较为薄弱的基础资源,当前绝大多数县域农商行的科技建设依然采用“大平台 小法人”的模式,业务开展主要依托省农信联社的科技平台。虽然近年来各省农信联社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先进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创新力度有待加强。以前瞻的思维、创新的理念,运用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加强大数据的收集运用,发展线上金融,拓展场景金融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由于县域农商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统一建设与差异发展的矛盾。
联动机制有待加强。金融科技运用大多由省农信联社规划推进,若上下联动机制不畅,易造成开发与需求的脱节。同时,农商行内部也存在部门间的壁垒,跨条线的协同协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响应机制有待加强。项目审批流程繁琐,灵活性不足,新业务的及时性和响应速度比较慢,产品研发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团队建设有待加强。科技管理人员较少,难以承担繁杂的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业务人员缺乏科技专业知识和科技思维模式,提出的业务往往需求不系统、不全面,致使需求变化频繁,易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短期看,依托省农信联社的平台优势,推进金融科技建设,仍是县域农商行提升科技竞争能力的最佳选择。因此,如何有效对接需求,加强上下联动,适应和保障发展需要,将成为金融科技应用的关键。县域农商行要实现以金融科技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应在以下4个环节上下功夫。
创新理念是基础,只有提出前瞻的项目需求,才能创新金融科技应用。针对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空中课堂、线上医疗等新兴业态,积极提出需求,推动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使之更加适应线上办理业务的需要,逐步构建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及直销银行在内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渠道。同时,积极融入客户的吃、购、娱等各类需求,将金融咨询、投资理财、在线信贷等产品融入各类场景,构建跨界融合的场景生态,打造定位明确、功能丰富、客户体验良好的产品,形成“业务 科技”的综合性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升级客户服务体验。
高度重视是根本,只有构建科学的多方联动,才能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充分认识发展金融科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制定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禀赋谋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县域农商行积极建立与省联社领导、科技主管领导及部门领导的定期会晤交流机制,提出项目咨询,反馈意见和建议。派驻专业人员到省农信联社科技部门,在学习提升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上下联动,相互融合,共同研发。此外,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跨部门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可探索将科技管理服务部门向“大部门”过渡,将科技与业务人员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充实到这类部门中,从技术和业务的双重视角,加大新业务、新产品的研究推广力度。
机制建设是关键,只有建立高效的落实机制,才能保障金融科技应用。与省农信联社共同组成项目组,结合先进经验及自身实际,确定业务需求和实施方案。派驻业务骨干,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和系统开发,与省农信联社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推进项目的有序实施,并就相关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协调,确保项目的高标准启动、高效率实施、高质量完成。
多元模式是手段,只有形成开放的建设模式,才能加快金融科技应用。业务发展较快、产品需求旺盛的县域农商行,可联合省农信联社探索建立“试验区”发展模式,以先行先试的方式加快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由省农信联社开放平台接口,允许和支持有条件的农商行构建自己的部分数据平台,并以此数据平台作为数据源,自建或外挂系统。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的战略合作,围绕各自特色板块业务优势,加强在精准获客、流程优化、智能风控、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的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场景融合,构建“互联网 金融”的合作发展新生态。在确保自主的前提下,探索将部分项目服务外包,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核心业务中,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持续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