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在河南省新县,技能培训遍地开花。
近年来,新县深入贯彻上级关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促进全县劳动者技能提升、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新县先后获批为国家级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河南省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基地等。
健全工作机制,新县以“标兵姿态”抓落实。新县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新县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县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推进”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有部署、过程有落实、结果有反馈。制定建设工作考评办法,成立督察专班,建立工作台账,每月定期对23个职能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实时跟进工作进度,督促任务落实。
聚焦培训取证,新县以“绣花功夫”提质量。实施农民工信息化建设,为全县14.8万名劳动力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紧盯脱贫人口、“三类户”等重点群体,确保有培训意愿的适龄劳动力“应培训尽培训”。面向16至20岁的“两后生”,开展学历教育,深化产教融合;面向20至35岁的年轻劳动力,开展机械、旅游、建筑、电商、智能制造等技能培训;面向36至65岁的中年劳动力,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医疗护工、农业种养等培训。
新县发挥院校主阵地作用,开展在校生“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深化校企合作,推出“企业需求 订单培训 就业进企”模式,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实现毕业即就业。全县3所职业类院校均获得院校评价资质,设有专业30余个,已有4000余名在校生通过培训取得证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企业自主评价制度,支持各类企业围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需要,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各类培训。全县已有25家企业获批自主评价备案,累计开展企业自主评价1.1万余人次。
发挥社会培训主阵地作用,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和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全产业链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持续为乡村振兴培养技能人才,已开展75个班次,培训4600余人次。做到“三个整合”,按照“一个部门牵头、一个方案统筹、一批职能部门承办”的总体要求,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各类培训、评价工作,将各部门各行业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切实做到整合培训机构、整合培训师资、整合培训资金“三个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打造特色品牌,新县以“一技傍身”促就业。围绕“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开办了田铺乡杭白菊种植班、周河乡油茶栽培班、泗店乡中式烹饪班等培训班,实现所有在家人员应培训尽培训,助推乡村振兴。围绕县域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红城月嫂”“红城管家”“红城护工”等特色品牌,推动就地就近就业。
搭建县外企业与县内培训学员交流平台,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培育“红城月嫂”家政服务品牌,累计培训学员1400余名,良好的口碑让学员实现“结业即就业”,就业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珠海、郑州、武汉等城市。今年7月,“红城月嫂”家政服务品牌获得全国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三等奖。为巩固提升涉外劳务品牌,新县充分发挥作为全国优秀外派劳务基地县、中韩雇佣制劳务派遣基地的优势,实施“思想教育 技能教育 国内外高薪就业 回国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叫响“新县涉外”人力资源品牌。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新县累计培训2.26万余人次,1.66万余人取得证书,带动1.05万人就业、700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