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在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丰满源农业联合社抢收鲜食玉米。
掰玉米的妇女,把自己包裹得只剩下双眼,在青纱帐中若隐若现;装车的村民,在两米多高的玉米秸秆中穿行,循着轰鸣声找到拖拉机后把一袋袋鲜食玉米扔上车;装满车的拖拉机,在驾驶员“蛮横”的操作下,在田地里驶出一条路。合作社驾驶员康立志把拖拉机开出玉米地后,就找回了现代农业的感觉,他在田间作业路上奔驰,在合作社的库房前一键卸车,玉米棒一个不落地就直接被铲车送上挂车。当天下午3时,满载着鲜食玉米的大挂车驶出合作社的库房,奔向远在齐齐哈尔的飞鹤集团鲜食玉米加工车间。
这样的抢收战已经进行了7天,300亩鲜食玉米收获近半,在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良的“算盘”里,丰收大局已定。“种鲜食玉米,虽然增加了人工和运费支出,但可实现一地三收,效益更好。收完玉米后,玉米秸秆还可以制成青储饲料,今年的秸秆都已经订出,每亩200元。最关键的是,收完玉米后,地里还能种一茬白菜,现在白菜苗已经育好了,只等秸秆拉走后大面积移栽。”
一笔一笔地加,一笔一笔地减,吴艳良算出了每亩增收500元的经济账。不过,吴艳良仍然不满意,没等白菜移栽,他又打起了增收的算盘:“看到那个厂房了吗?下个月我就改造成一个酸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