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下村的“葱”字经-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渠下村的“葱”字经
放大 缩小

日前,记者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渠下村千亩大葱种植基地,热火朝天的喜人场景映入眼帘:一垄垄、一畦畦绿油油的大葱长势喜人,田间地头村民们正熟练地出葱、打捆,收购商等待着过磅、装车……

渠下村种植大葱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大葱种植专业村。近年来,渠下村立足大葱种植优势,大力培养“一村一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整合种植资源,不断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大葱种植,目前渠下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带动周边村种植大葱5000余亩,逐步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

随着大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渠下村涌现出一批大葱种植大户。渠下村大葱种植大户张建军近两年通过流转土地,转包了周边村及博爱县1600多亩土地种植大葱。他说,在他这里上班的村民,每天工作8个小时,不仅能获得七八十元的收入,还能学习到种植管理技术。如今在张建军这里,每年有固定用工30多人,在大葱收获季节,每天临时用工多达80人。

在张建军依靠种植大葱快速致富的同时,渠下村和周边村庄的群众也开始纷纷效仿,加入到种植大葱队伍中。有的种植户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尤其是温室大棚种植大葱,注意温度和通风,加强水肥管理,收益会更加可观。

“今年正月,我投资25万元建了2个大棚,大棚大葱要比露天种的大葱提前1个月左右上市,价格也比露天的好多了。”大葱种植户张春生算起了账,他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种植,按照亩产7500公斤算,100多亩大葱总产值预计可达150万元。

渠下村大葱种植走上规模化道路,经纪人功不可没。为了让家乡的大葱走出去,种植户张河山从“田间地头”走向“市场端头”,当起了大葱经纪人,与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建立联系,为村里搭建市场渠道,每年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客商的订单指导村民进行种植,以销定产。

“我们现在种植的‘聚豪二号’是从外地引进过来的品种,这种大葱茎长秆粗、肉厚心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我们这里的土质是沙土与垆土混合,特殊的土质让大葱的品质更高,达到出口标准。刚才山东的客户打来电话,要订500吨大葱,准备装柜出口日本、韩国。”张河山高兴地说,“大葱市场行情好,尤其是在5月底至8月底新鲜大葱批量上市的季节,平均每天从我们销售点发出的大葱就有100多吨。”

“为了把大葱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村两委将依托大葱特色产业,在村里规划建立一个大型的大葱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引导更多村民种植大葱,让群众在‘大葱’致富路上越走越宽。”渠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聚杰说。

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成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