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
放大 缩小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推动共同富裕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

追求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懈探索。中国典籍《礼记·礼运》中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论述,表达了和谐大同的社会愿景。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提出了建立一个“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的理想社会设想,尽管这种设想脱离现实,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般理论原则。列宁、斯大林在实践中探索了向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苏联模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了高福利资本主义模式,但这种模式只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制度下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贫富两极分化。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经过决战脱贫攻坚,一个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继续前行,这将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再创奇迹。

推动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后来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阐明,他指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而人自身的生产从根本上受生活资料的生产的制约,因此,生活资料的生产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即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当生产力发展到它所处的社会制度无法容纳自身的程度的时候,这种社会制度就会或早或晚逐渐瓦解,而新的社会制度也同时逐渐建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后,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论语·季氏》中的名句“不患寡而患不均”,曾被引用阐述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鲁国当时的权臣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国,以消除他认为的“忧患”,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并提出了他的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思是说,不担心土地人口比较少,而担心社会治理不公平;不担心社会财富不足,而担心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如果社会公平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因此,孔子认为季氏的真正忧患首先不在于颛臾国,公平问题才是影响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当前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提出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而是14亿多人普遍富裕;不是单纯物质上富裕,而是要物质、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福利主义”养懒汉,而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给更多人创造公平的致富机会;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而是存在合理的差距,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共同富裕真正代表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能够赢得群众的热烈拥护,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张玉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