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面积广大,海洋碳汇、森林碳汇与湿地碳汇优势叠加,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如今,这座生态底色鲜明的城市正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赛道上勇毅笃行,坚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助力江苏未来发展、彰显盐城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观海大道漫漫,人在岸上走,船在水中行;湿地观光区潮涨则一片汪洋,潮退则“一马平川”;站在观潮台上,可饱览三水滩虎头潮壮景——这里是江苏盐城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东临黄海、西靠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享有“渔文化第一村”的美誉。
巴斗村与东沙岛隔海相望,在此可观赏闻名遐迩的“两分水”奇观。近年来,巴斗村发挥当地特色渔文化、海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将原始风貌沿海景点串联成一条3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弶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凡介绍,巴斗村探索新型富民强村之路,引导渔民从靠海吃海向靠海养海、生态发展转型,集体领办经营发展海水养殖2.6万亩,个体牵头发展捕捞船26艘。2021年,全村新增集体经济积累442.8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1万元。
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成功申遗以来,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2%。近年来,盐城坚定不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动环境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
今年上半年,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省第二,5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完成新造林14133亩、森林抚育7.7万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8.8万亩,83个村启动绿美村庄建设。盐城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持续做好绿色生态文章。
在盐城,好风景为群众带来了好“钱景”。申遗成功后,巴斗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村。2021年,巴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2021年,盐城市世界自然遗产相关旅游产品游客接待量占比超过40%,同比增加32%,“全景世遗”带来的效益逐步显现。
近年来,盐城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试点开展“生态岛”建设,着力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自然的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被写入市党代会报告,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特别推荐案例”。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个个基于“自然的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实施的项目,为鸟类等生物打造了美好家园。
盐都区潘黄街道仰徐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大丰区大中街道恒北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苏北民居美观质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是美丽神话传说“天仙配”的起源地,日前获得“江苏最美乡村”称号……盐城正以生动实践推动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
黄海滩涂尽显“国际湿地”独特魅力,千里海疆满眼皆是“沿海绿城”美景。围绕“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盐城主动扛起责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在新征程上书写属于盐城的“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