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磙子沟村七组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开展管道填埋等收尾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联网通水了。以前自来水水量不太足,今年政府又给打了一眼井,现在热水器、卫生间都能正常用水,真是太好了。”磙子沟村村民姜云科高兴地说。
眼下,宽甸正抢抓秋收后的施工黄金期,加紧建设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
近年来,针对农村饮水存在的季节性供水不足、管网老化等问题,宽甸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思路,实施乡镇集镇区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对集中屯堡饮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今年,全县计划投资445万元,实施109处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维修40眼水源井、管道53千米。
宽甸农村饮水工程93%采取自流式供水方式,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供水不足问题。针对此问题,在新建饮水工程设计方面,水利部门对供水方式进行科学比对,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对季节性供水不足的已建自流饮水工程,鼓励采取打应急备用深井的方式,在丰水期以自流供水为主,在枯水期启用深井水源,保证饮水安全。同时着手修建水源防护设施,加强对自流饮水井的防护,使水源及管道免遭山洪侵袭。
为保障供水安全,宽甸积极推进千人以上乡镇集镇区供水工程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保护范围内禁止开展放牧、挖沙、取土、养殖等活动。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末梢水的定期检测,加强饮水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水源保护宣传教育,规范放置生活垃圾、禽畜养殖废弃物行为,全面提升农村群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此外,宽甸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及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隐患和漏洞排查,通过拉水送水、定点供水、清淤洗井、附近联网、河道截浅、分区分时等供水方式,解决临时性水源短缺问题,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宽甸全县共建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44处,覆盖全县22个乡镇、179个行政村,惠及33.4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农村饮水安全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