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开工率、光伏项目收益位居全国前列,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稳中有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大幅增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扎实推进,预计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可达18.3%。
完善体制机制
守牢底线防返贫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山西省推动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设置等的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五级书记一起抓。各级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山西将全省117个县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明确“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统筹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和成效考核。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出台38个方面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举措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用好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研判等“四种方式”,强化市县主体、领导帮扶、部门监管、干部结对、属地救助“五项责任”,筑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兜底帮扶、政策帮扶、搬迁后扶和社会帮扶“六道防线”。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聚焦防返贫监测帮扶、“三保障”动态保障、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特色产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原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帮扶政策落实、小额信贷使用、文体活动组织、“一网三超”运行等“十方面重点任务”。今年,中央、省、市、县财政预算安排衔接补助资金127.38亿元,保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减。
坚持精准方略
铺就群众致富路
山西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重点工作,在全省组织开展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和产业发展促增收专项行动,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大方面30条政策措施,以政策激励带动脱贫人口增收。
围绕实施“特、优”战略,山西培育发展带动帮扶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业帮扶到村到户集中攻坚行动。聚焦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强化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政策,加大交通补贴、稳岗补助和自主创业补贴支持力度。深化拓展“五进九销”措施,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开展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举办各类展销活动208场次,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3亿余元。
拓展攻坚成果
奏响全面振兴曲
山西省统筹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两大任务,紧盯“三保障”,强化搬迁后扶,开展示范创建,实施乡村建设,有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出台《动态化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的实施意见》,将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纳入干部驻村帮扶考核,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突出过程管控,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水平及饮水安全水平。
山西省强化搬迁后扶,促进安居乐业。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制定支持发展就业帮扶车间政策措施和帮扶车间考核办法,大力度发展产业,多渠道促进就业。新建或共享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卫生室(站)、养老服务中心(站),促进搬迁群众适应新生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要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43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抓好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路、水、暖、电、数、链、废、机、田、证“十件实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公共服务。
下一步,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年度目标,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