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上绘出好日子-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葫芦上绘出好日子
放大 缩小

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寺后村村民董保安的家中,满眼都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上面画着惟妙惟肖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动物、白描写意的山水……一位村民正在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缕缕青烟飘散,不多时,一幅猛虎图便出现在了葫芦上。

谈起为何与葫芦结缘,董保安拿出一个葫芦,向记者介绍道:“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距今已有130多年,表面都有包浆了,锃亮锃亮的。”董保安曾从事过根雕工艺品制作。2018年的一天,他看到自家屋后新结出的葫芦,联想起爷爷传下来的那个葫芦,便开始试着用烙铁在葫芦上“做文章”。

董保安虽有制作根雕的手艺,但隔行如隔山,刚开始烙画时一头雾水。“我开始自己摸索怎么才能把葫芦画好。我在网上学习,反复尝试,经过几个月才掌握了要领。”

如今,董保安成立了由8位村民组成的团队,手把手地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他们。

原本普通的葫芦,烙上画后便价值倍增。董保安的葫芦烙画采用订单式生产,通过对接淘宝店、微店,根据顾客下单的要求作画。顾客的需求不仅涉及人物、山水、祝寿、婚庆等题材,随着年轻人的订单越来越多,动漫题材也很常见。目前,团队制作的烙画葫芦已远销上海、宁波、广州等地,每人每月的净效益都在万元以上。

董保安还充分利用寺后村毗邻旅游景点这一优势,在景点内设置了烙画葫芦销售摊位。在节假日里,生意往往不错,有一次两天就入账近万元。

现在,董保安希望自己的葫芦产业能够向上下游延伸。“前几年都是从山东聊城购买葫芦。今年我试种了8亩地的葫芦,目前结出的葫芦能初步满足自用需要。”

董保安还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葫芦,待收获后从村民手中购买,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目前,董保安的300平方米葫芦烙画工作室正在建设。他还设置了作品展厅,方便附近游客参观。谈及未来,董保安说:“我们已经申请注册商标,开设了自己的网店。下一步,我希望把种植、制作、销售葫芦和葫芦工艺品的链条打通,动员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 吴昊 通讯员 王硕 韩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