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治理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以乡村治理创新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放大 缩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治理过程中,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让农民感受到共同富裕带来的红利,推进农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村级规章秩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坚定党的领导是核心。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认识党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地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抓好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治理与法治的主要关系,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提升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共治与自治,实现农村的长效治理;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论证并进行综合性立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培养服务乡村的法律专业队伍,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推进农业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将发展乡村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以推进农业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乡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村级事务自治的水平,发挥基层政府的重要作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和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创新农业生产模式,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支持农业模式对接市场,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与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生态、人才、文化与组织等全方位的振兴;培育和谐文明的乡村新风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

推动城乡一体化是基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推动城乡一体化需要统筹布局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合作发展模式,从多层次多方面加以推进。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与居民间的共同富裕;促进城乡联动发展,推进村域共治,统筹布局县城、中心城镇与行政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社会服务体系等;加快打通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组、家庭,提升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广泛性与可及性。

促进科技赋能乡村是支撑。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促进科技赋能乡村并延伸到治理与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智治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智慧 ”延伸到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多元覆盖,让村庄治理可视化,提高村务服务的效率,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打造数据化信息管理模式,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村情民情信息化管理,加强村务网格化治理;抓好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服务,建设科技时代下的智慧乡村;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基础上以科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产品产业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需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推进农业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关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础,促进科技赋能乡村为支撑,不断创新生产模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自治、共治、法治、德治与智治的有效结合,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基地研究员)

晏晓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