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作为农业大市,福建省漳州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契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经营农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截至目前,漳州市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食品规模工业产值达1578.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8.1%,成为规模工业第一大产业;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近400家,年接待乡村旅游1800万人次,总收入约150亿元;现有农村电商示范县国家级6个、省级4个,50%以上区域实现快递进村,农产品电商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
订单农业融三产
位于南靖县的福建百汇绿海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董事长吴亚海介绍,公司以“公司 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为抓手,通过基地蔬菜生产现场,种给农民看;利用公司的田间学校,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教会农民种;以农业订单为抓手,助力农产品扩大销路,帮助农民富。
百汇绿海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带动一方农户致富是漳州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州市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领头羊”作用,培育壮大204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100亿元行业领军企业;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5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0家以上。
在长泰区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长泰花仙谷休闲旅游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姜发雄向记者介绍,花坞里创建“企业 农户”合作模式,以订单交付给农户委托种植,回收后进行二产分拣与加工,对产品进行品牌化设计,并通过“线上 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实现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三产融合。“我们采用的模式今年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预计可带动超过5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农户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社区通过收储项目用地并转租花坞里,年增收可达40万元以上。”姜发雄说。
配合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漳州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推进农业设施化发展;加强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截至去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30万亩以上;已建设万辰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创建22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成28个市级智慧农业项目;“畜牧业监管电子化一张图”录入企业998家。
同时,漳州深入落实“3212”工程,建立了食用菌、生猪、柑橘等特色产业集群,已形成水果、水产、蔬菜等11个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06亿元;培育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3个,新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16个,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从以粮为主到百花齐放的乡村优势特色农业,漳州正向着农业强市转型。
精深加工惠三农
澳角村位于东山县东南,由澳角、湖雅和大帽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887户、3903人。
“我们村以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全国人大代表、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介绍,辖区内发展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38家,年产量3万多吨,产值4亿多元,创税2500万元。202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5亿元,村财收入148.3万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位居全市前列。
“澳角村只是一个缩影。”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表示,近年来,漳州持续保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引导出口龙头企业建立了一大批蔬菜、水产品、蜜柚、养猪场等主要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积极“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农凯时尊龙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了农业对外开放和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建设,推动各县区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食品产业基地。
漳州是“中国食品名城”,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近年来,漳州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以育龙头、建基地、拓市场为抓手,着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出口。漳州把食品工业打造成全市工业第一大产业,目前,规模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402亿元,约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4。全市年产罐头190万吨、出口47万吨,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被授予“中国罐头之都”称号。
电商快车促转型
一直以来,漳浦县六鳌半岛的六鳌红蜜薯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各大电商平台常常位列漳浦县特色农产品销售之首。
2015年,随着漳浦县被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六鳌镇政府的支持下,一批电商园通过互联网技术自主开发电商小程序、整合物流配送资源等措施,初步解决了六鳌地瓜流通中介环节多、交易成本过高、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全镇以“生产 科技 加工 营销 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打造种植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
位于高新区九湖镇的龙海市恒隆园艺有限公司,是漳州地区生产、加工、销售小盆栽的大型农业企业。作为最早一批接触电子商务的花卉企业,公司目前在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开设的网店,均处于园艺类目销量排行榜前位,日均发件量3000件。公司总经理刘忠伟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公司 农户”的模式,向当地2000多户农户提供技术标准,将产品销往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6个大洲。2021年出口600多个货柜,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
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长福村,又名“百花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全村有上千户从事花卉产业相关的工作,拥有传统和现代花卉数千种,是全国第二大花卉交易市场。2021年百花村花卉交易中心市场交易额20多亿元,出口交易额近2亿元,并以324国道两侧为轴带动周边花卉产业产值超30亿元。
近年来,为推进花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漳州市高新区大力发展“互联网 花卉”新模式,建设花卉交易大楼,通过引入花卉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链开发,推动百花村花卉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同时,鼓励花农白天种花、晚上直播,将线上销售与线下经营紧密结合,吸引了一批“有乡愁、懂经营、善管理”的电商人才返乡发展。百花村连续6年被认定为中国“淘宝村”,目前全村共发展电子商务超500家,年营业额约1.2亿元。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林德泓表示,借助电子商务东风,漳州积极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平台开设网店,拓宽农产品网络零售渠道,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