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在尺量豆丹周期生长长度 通讯员 刘书忠摄
走进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一栋栋红瓦白墙的楼房屋舍整齐美观,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村庄自然恬静,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两旁苗木葱郁。灌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新安镇党委书记张峻松说道:“殊不知,这小城镇的远近风景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奋斗与梦想……”
“以前的烂泥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疏通后的河塘碧波荡漾,村民们人均纯收入为3.73万元,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管道煤气,告别了曾经挖井吃水、生火烧饭的日子……”提及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硕项村党总支书记付电兵如数家珍。
古时的新安镇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千年时间,沧海桑田。新安辉煌不再,村民以务农为生,平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有3万元。穷则思“变”,但该往哪里“变”?经过镇党委多次调研探讨,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决定以盘活资源、产业培育、厚植底蕴等三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新安镇推广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名品变名牌的“三变三新”富民兴村模式,按照“一村一业一品”思路,设立500万元富民兴村专项引导资金,聚焦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点区域和短板弱项,发扬“西游文化”“硕项古湖遗珠”等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食用菌、豆丹等特色产业项目。
“我们村积极学习并引进先进种养技术,摸索出“小麦+豆丹”、虾稻鱼生态养殖两条致富之路。全村3000多亩土地,有2200多亩采用了这种模式,村集体经济增收达到27万余元,同时解决村里9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人均增收9000多元。”苏口村村干部宋冬冬说。
对于新安镇来说,仅靠种植业、渔业等第一产业,经济来源单一,发展陷入困境,群众就业成了难题,发展的路子应该怎么走?新安镇党委坚持“工业立镇、产业强镇”不动摇,不断开阔思路,研究出路,在发展中寻求商机,逐步开启了狠抓产业项目谋发展的“蜕变”之路。
“我们将利用镇级优势条件对外招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放在‘头版头条’位置,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抽调全镇机关党员干部精干力量,组建招商一线党小组,实行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强化项目专班服务。上半年,跟踪有效信息10个、落地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5个。”张峻松说。
新安镇镇长孙小慧介绍,今年以来,新安镇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县前列,1—8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89亿元,新增2家规上工业企业昱亿木业和江苏万年达杭萧钢构有限公司,1—8月份工业投资完成3.98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88亿元,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0.68亿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前几天,家中下水道堵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微社区’反映了问题。没想到,工作人员第二天就联系人来把下水道疏通了。”谈及这次经历,新安镇上城社区居民刘凯称赞道。
近年来,新安镇持续深化“新安为民、为民心安”理念,创新实践“微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新安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每个“微社区”服务3000人为划分依据,将建成区8个社区科学划分为49个“微社区”。统筹安排146名“三类人员”充实“微社区”,组建为民服务队伍,动员156名镇机关工作人员挂任,推选出1788名党员楼栋长,840名党员“十户长”,三级联动开展工作。
“以前,楼栋邻里之间都不熟悉,现在‘微社区’将大家团结在一起,群众心齐了,有什么事喊一声就妥了。”上城“微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磊说。全镇“微社区”践行“一线工作法”,构建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丰富社区建设内涵,建设开放式、互动式、共享式的社区服务阵地,全镇49个微社区“党群微家”已成为便民服务的第一窗口、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