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园,一片片现代化标准厂房林立,生产线上的一包包调味料“列队”进入包装箱,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在出货区等候出货……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
素有“中国调料第一城”美誉的杨安镇,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辛料深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目前拥有调味品加工企业2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全镇5万人口近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调味品及相关产业。2022年前8个月,全镇调味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调味品产业已成为带动杨安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引擎。
“调味品产业已到了由大到强跨越的关键节点,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实现突破。一是继续深耕调味品产业的发展平台;二是在人才引进、检验检测等方面着力,为调味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技术和人才支持;三是在服务方面下功夫,继续做好产业长远发展的服务配套。”杨安镇党委书记孟宪军说。
不久前建设完成的调味品产业园,是杨安镇围绕壮大调味品产业集群这一目标使出的“大招”。园区企业全部入驻后,固定资产投入约1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利税1500万元左右。调味品年产能约65万吨。
针对杨安镇重点调味品企业的调研显示,这些企业每年对各类调味品原材料的需求量可达4.5万吨,仅辣椒一个单品来说,每年调味品企业的采购额超过8亿元。
如此大的原材料需求量,依靠本土种植远远不够。为此,杨安镇规划建设占地240亩的调味品原材料冷链仓储物流集采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本土调味品企业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质商品资源,企业不用再东奔西跑,跨越数千公里采购优质原料。”孟宪军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调味品产业正朝着品牌化、高端化、营养健康化、细分化等方向发展。杨安镇政府在调研调味品市场中发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杨安镇抢占调味品行业科研技术制高点,建设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小镇会客厅,包含调味品检验检测、调味品研发等功能。各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杨安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截至目前,共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共计11家,获得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各类调味品的产品标准50余项,推动调味品市场规范发展。
放眼杨安镇,营商环境正日益优化。今年以来,杨安镇对全镇267家企业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一”制度,即每月对企业开展一次实地走访,每月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一次,每月为企业反馈落实问题一次,每月报送工作台账一次。对涉及办理证照、水电气、获得贷款、政策支持、政务服务等各类问题,及时联系职能部门,落实责任站所办、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形成问题收集—审核筛选—问题交办—销号管理—定期回访的工作闭环。
同时,杨安镇还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协助、指引企业申请扶持资金。完善基础配套,建设仓储冷库、物流园、污水处理厂等。召开政银担企恳谈会,加大中小微企业贴息贷款投放力度,推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在培植壮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抓产业提升,引龙头、引人才、引技术,力争5年内实现调味品产业销售额突破600亿元,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谈及产业发展的未来,孟宪军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