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陕西省澄城县近年来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以“名师 ”“名校长 ”“名校 ”为主体的“三名 ”建设,尊师重教、崇文尚学之风愈发浓厚,澄城教育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以“名师 ”为抓手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聚焦“名师 ”建设,澄城县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丰富工作载体,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及业务能手的示范作用,带动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澄城县组建“名师 ”研修共同体,组织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担任主持人,涵盖“管、教、学、研”各环节,采取现场和“云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备课活动展示、微报告讲座、微课堂示范等活动,将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
澄城县从源头抓起,将新招录的82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至城区开展跟岗实践,加入相应学科的“名师 ”研修共同体,并从农村学校遴选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接受“影子培训”,通过广泛交流、互学互助,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县委、县政府注重优待名师,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奖励。全面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薪酬标准,以及校长职级工资、省级教学能手津贴、乡镇工作年限补贴等,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以“名校长 ”为引领
建设高水平校长团队
一流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还要有一流的校长来“领航”。
当前,“新课程、新高考、新评价”及“五项管理”等,对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引导校长充分发挥作用,夯实管校治校的责任担当,澄城县建立了14个“名校长 ”发展共同体,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
过去一年多里,名校长们内修素质、外塑品牌,在实践中取得诸多课题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澄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其中,张茂荣“名校长 ”发展共同体组织开展“双减”论坛,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让学生减负、教育提质;贺海军“名校长 ”发展共同体组织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及优秀班主任代表,开展“有效课堂标准及课堂观察维度探究”研修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李晶“名校长”工作室以“立足前沿、实践探索、互助交流、共同发展”为核心,倡导“追寻有我办学理念,坚守无我教育情怀”,使校长们深受启发……“名校长 ”发展共同体坚持“课题引领、活动展示、共同发展”的原则,引领发展方向,用好研究成果,通过观摩交流、智慧分享,让教育人共守阵地、共筑愿景,共同成长,带出一批好校长、领出一批好团队,管出一批好学校。
以“名校 ”为契机
打造高规格龙头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推进“名校长 ”“名师 ”建设的同时,澄城县将“名校 ”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采取“上 ”与“下 ”联动的模式,全力打造高规格龙头学校,辐射带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澄城在县域外采取“上 ”模式,瞄准北京、江苏等教育发展高地,关注衡水中学、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跟进市域内强校,不断扩大“朋友圈”,获取优势资源。在县域内则采取“下 ”模式,按照“1所名校 3至5所发展提升学校”的规划,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共促共进。去年以来,澄城县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行“合并式办学”制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组建名校教育集团,形成“1 n”的办学模式。澄城县北关中学庄头镇中学分校、实验学校城关六小分校挂牌运行,开启了“下 ”的有益探索。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澄城教育人将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持续释放“三名 ”激发出的新动力,奋力书写澄城教育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