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产业发展聚优成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这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事业亮点纷呈,城市环境生态宜居;这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加速崛起——这里是四川省蓬安县,“相如故里”的金字招牌,如今愈发闪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蓬安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攻坚克难、负重奋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新时代“答卷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蝶变
经济发展动力强
近年来,蓬安县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因地制宜构建起特色鲜明、链条完备、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机械汽配、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
位于蓬安县河舒镇工业园区的四川博萨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蓬安县重点招引的汽配产业龙头企业。2017年落户蓬安,2018年启动建设,2019年试生产,2020年开始量产,2021年实现产值3.6亿元,企业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
不断做大做强的四川博萨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蓬安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更好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蓬安坚持把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推进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巩固提升工业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蓬安工业蓄势发力,新建新型建材产业园,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园区面积拓展至8.5平方公里。
在蓬安,同样生机勃勃的还有现代农业和商贸业。蓬安精心培育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稳步壮大,建成万亩级产业园区6个,培育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商贸业更加活跃,建成恒丰国际、亿联国际、中农联等精品商圈,打造金街、建设路等一批商贸示范街。蓬安2021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12年的3.3倍。
城市提质
生态宜居焕新颜
绿色是蓬安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蓬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完善“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有机融合城市形态、文态和生态,保护城市山体、水系、林地资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蓬安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建设首位,突出交通、文化、民生等建设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蓬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蓬安坚持“改造旧城、繁荣新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城市发展思路,不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经十年发展,蓬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凤凰新城全面成型,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被纳入全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114个老旧小区、棚户区1.1万户完成改造;凤凰生态公园、百牛赞歌广场等大型城市公园及多处地标性建筑、特色街区建成投用。
经十年努力,蓬安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目前,蓬安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文旅融合
“相如故里”招牌亮
近年来,蓬安县深入挖掘相如文化、生态文化、爱情文化“三张文化名片”内涵,做大做响相如故城、周子古镇、百牛渡江“三张旅游名片”,推动文化与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持续擦亮“相如故里”金字招牌。
2018年以来,蓬安深入贯彻四川省委、南充市委文旅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把相如故城作为文旅发展“一号工程”,精心保护1.3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匠心打磨相如故宅、长卿祠堂等20余处文物古迹。2021年4月30日,经过历时3年多的修复与重建,相如故城在司马相如诞辰2200周年之际再度开城。
百牛渡江景区与相如故城一江之隔。清晨,数百头水牛从嘉陵江岸边成群结队地游到太阳岛吃草,至黄昏时又下水游回。这种生态奇观被称为“百牛渡江”。每年4月底至10月,到此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蓬安县因势利导,连续举办13届“放牛季”活动,让“百牛渡江”成了闻名中外的乡村旅游品牌。依托这一品牌,曾是贫困小渔村的油房沟社区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
蓬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融合,重在体验。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以多种方式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蓬安文旅产业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打卡式’向‘体验式’、从‘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全县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速连续十年保持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