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的县域突破暨乡村振兴现场会上,通榆县交出了亮眼答卷。2019年以来,通榆县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乡村富美、农牧业大县到工业强县、县域发展“跟跑”到“领跑”的“三个历史性跨越”,探索形成了“通榆模式”。
“通榆模式”的根本在于找准出路,此为大抓招商上项目。通榆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突破的主要抓手,成立23个常态化招商小组。既坚持让已有的资源“有中生优”,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式招商,也注重“无中生有”,通过资源再造引进新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建设总投资67亿元的德翔1亿只鸡全产业链、总投资10亿元的储能钒电池系统集成、总投资5亿元的施必牢紧固系统智能制造等多个项目。在大项目集聚的支撑带动下,通榆县固投在全市占比连续两年接近或超过50%,今年上半年增速居全省第8位、总量居全市第1位。
“通榆模式”的路径在于坚持工业率先突破,形成全链条、集群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通榆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突破口”,以系统观念和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立足风光富集优势,围绕清洁能源开发和风电装备制造作文章,推动三一重能整机落地,引进远景集团、东方电气、水发电力等龙头企业,通榆成为全省清洁能源开发第一大县、全国新能源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最全县份。立足农畜产品质量好、规模大的优势,引进牧原400万头生猪、吉运20万头肉牛、德翔1亿只鸡等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全县初步构建起六个“百亿产业发展集群”,探索出了具有通榆特色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径。
“通榆模式”的特色在于突出抓好乡村产业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两个关键。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探索出“龙头企业 ”“科技 ”“金融 ”3种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肉牛、肉羊、杂粮杂豆、辣椒、庭院经济、新能源、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七大产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开展示范村创建和创先争优评比活动,环境整治由公共空间转向农户庭院、由村村干净转向家家干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通榆模式”的创新在于聚焦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探索德治善治新模式。通榆创新开展“孝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选择18个村试点建设孝老餐厅,并配建休息室、活动室、老年书屋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发孝老公益岗,护助农村老年特殊群体,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实施“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村民自治模式,村民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获取积分,可在本乡镇所有定点商店兑换商品,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自觉性。
“通榆模式”的关键在于抓党建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通榆坚持把建强乡村党组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大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结合换届,一次性选强配齐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学历阅历明显优化。在全县符合资格条件的100名第一书记中,提拔重用了78名,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下一步,白城市将全面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133发展思路”,推广“通榆模式”,抢抓重大发展机遇,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资源规模化开发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突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突出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一体推进,强化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掀起新一轮县域发展热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