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瑰宝-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指尖上的瑰宝
放大 缩小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村的王培霞挥舞着手中的针线绣出花边的雏形。走进王培霞的“即墨花边工作室”,仿佛打开了一家花边博物馆,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所到之处,满目琳琅的花边作品令人称奇。

有2000多年历史的即墨花边,是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2021年6月,即墨花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即墨区开设“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镇(村)花边加工站,将即墨花边初级手工产品的生产、加工全部下放到镇(村)花边站,全区500余家从事花边加工的业户人均年收入2万元。

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村是镇(村)花边加工站之一,站点负责人王佩霞介绍,青岛国华工艺品公司把花边订单和图样分派到村里,最多的时候每批订单有几百件。村里的花边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制作,按件挣取加工费。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艺纯熟的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多年来,王培霞帮助周边15个村庄近1000余人再就业,一年制作花边上万余件。

王佩霞说:“这是纸花,绣出来后是镂空的花纹,还有布花,绣出来后就和古时候的绣品一样。通常工厂先将图样分解成若干小块,交由绣娘们绣制。全部小块样子编织完成后,按原图样连接起来,然后将纸花和布花拼镶加工,再经整修、烫平等处理就成了即墨花边。”

“编制花边不费眼睛,深受老年人喜欢,现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王培霞说。即墨花边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经过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全部由民间艺人手工编织而成。几十年来,虽然花边产品的品种及图案不断推陈出新,但手工编织这一独特技艺从未改变,从而使即墨花边的编织及生产很好地保持了它本真性。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涛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