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泗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工作,践行普惠金融,将零售业务“批发”做,打破阻碍“三农”贷款难的四座壁垒,让信贷资金加快流入“三农”重点领域,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阳光信贷”打破信息壁垒
泗阳农商银行将零售转型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深耕本土市场,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充分发扬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在辖区乡镇开展“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作。
泗阳农商银行各乡镇网点组织客户经理、村里有威望并熟悉村民信息的人员,按村成立工作小组,采集农户信息、整村建档立卡,并按照“三有三无”标准,对农户进行“背靠背”评议,批量生成预授信白名单,导入“阳光e贷”系统,进行线上授信签约、线上放款。此外,以村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确保有金融需求的农户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反馈信息。
“以信换贷”打破信用壁垒
泗阳农商银行针对农村地区抵押难、担保难问题,配合当地人民银行,启动“以‘信’赋能乡村振兴项目”,通过深化农村基础信用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大力推动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投放。
在项目推动上,泗阳农商银行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对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和税务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村居,以普惠金融服务站和村居两委为支点,打造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贷投放、社会应用“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户信用贷款发放奠定基础。
推陈出新打破产品壁垒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领域,解决“三农”信贷产品单一,难以普适不同客群需求问题,泗阳农商银行不断推陈出新,完善产品矩阵,破除产品壁垒。
泗阳农商银行先后推出住房抵押贷款、“余抵贷”、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满足居民家庭、创业人员资金需求;推出“阳光e贷”和“农商e贷”两类线上产品提升居民获贷便利性;推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为农民拓展融资新路径;争当省农担公司“直通车”业务主办行,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融资贵问题。
优化机制打破渠道壁垒
泗阳农商银行从优化机制入手,不断拓宽客户申贷渠道,保障客户更易、更快、更优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一方面,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普惠金融部统筹推进、其它中后台全力保障、企业专营机构和39家物理网点直联“三农”和小微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提升客户经理能力,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敢贷、愿贷”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支撑。通过多渠道获得数据信息支持,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比对出各类目标客群,经风险模型批量处理后生成白名单客户,着重走访营销,不断优化银行内部系统、模块,以达到客户“无感授信、有感体验”服务目标。
自整村授信工作开展以来,泗阳农商银行实现服务重点从“个体”到“客群”,保证方式从“担保”到“信用”,服务模式从“坐商”到“行商”,申贷方式从“线下”到“线上”的四项转变,信贷支农惠农的深度、广度、精度显著提升,区域金融生态和信用乡村建设显著提升,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度、满意度显著提升。
截至7月末,泗阳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已经覆盖226个行政村、11.16万户,总授信金额已达101.02亿元,授信覆盖率达97.41%。信贷客户(已用信)较年初上升4733户,增幅7.7%。
(王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