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让“理论上门”“宣讲下乡”-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建德让“理论上门”“宣讲下乡”
放大 缩小

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让“理论上门”“宣讲下乡”,浙江省建德市颇有发言权。

从2019年起,建德市就组建起一支“堂前燕”基层理论宣讲队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乡贤、村干部,以及优秀青少年都在其中。他们成为了理论宣讲的“领头燕”“乡音燕”“青春燕”“小雏燕”“文艺燕”,不断“飞”进学堂、礼堂、田间地头。

如今,建德“堂前燕”工程再升级,8月起,数字系统上线,重塑宣讲流程、改革宣讲机制、实现部门协同。插上数字翅膀的“堂前燕”,有没有离群众更近些?理论宣讲怎样叫好又叫座?

“数字堂前燕”,人人能看、能听、能点。最关键的,是向所有人开放了“你点我讲”功能,想让宣讲员讲什么,把要求写仔细直接提交,就能有宣传员“送货上门”。

8月31日学生新学期报到第一天,建德大同镇一场聊聊“开学那些事”的宣讲,也在稻田边同步开讲。宣讲人是建德市大同第一小学教师伍琳利,听众有6名,都是家有“幼升小”孩子的年轻妈妈。“走访中发现部分家长有这个需求,我就试着在手机上‘点单’。”这场宣讲的发起人郎有金连声感叹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联系我,还把宣讲的人给找到了,挺管用。”

建德市委宣传部部长程星火说,“数字堂前燕”按需定制,讲群众爱听的、需要的,“数字堂前燕”因此也成为社情民意的集中平台,在数据归集分析下,即使是常态化的宣讲,也将更为精准供给。

不只是解决家长开学前的焦虑问题,距离大同镇30公里开外,大慈岩镇双泉村中,同样也有一场宣讲,为的是告诉莲农们,怎样种水果莲子。“以往说共同富裕理念,莲农们没直观感受,但一说到水果莲子一份40颗,批发价就能卖到9块钱,大家的眼睛都亮了。也算是接上‘天线’啦!”大慈岩镇党委委员唐旭华笑道。

理论宣讲并非只讲理论,要接地气,意味着宣讲员们得来自各行各业,才不会“话不投机半句多”。目前,“堂前燕”共有注册宣讲员1200余名,每天,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因为想要成为“堂前燕”,非常方便——在“数字堂前燕”平台,填写简单的个人情况说明后,即可申请。“我们会在后台审核。”建德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工作人员俞侃告诉记者,只要通过审核,人人都能成为宣讲员。

手往架麦杆上一搭,话筒一拿,马天歌仿佛成了“罗翔接班人”,把工作中积累的案例,编成“段子”轻松地讲给大家,听众称赞说:“这普法宣讲,简直就是‘瓜田’。”不拘泥形式、不自我束缚,俞侃说,只要能触动大家,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就达到了宣讲目的,“就连我们为村民带来各种活动、教学的文艺委员,也是宣讲员。”

“堂前燕”的数字赋能,往深里探究,是宣讲理念的改变,即不再教条式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中,将党的理念植入各个群体。那么,怎样甄别谁技高一筹?和“数字堂前燕”匹配的,是“淘宝式”服务,其中的评价体系尤为关键。“我们针对宣讲员推出了响亮指数,听众给出的评价占大头。”俞侃介绍,每一场宣讲都会有专门的“场所码”,参加听讲的群众就可以扫码进行签到和评价,为宣讲员打分。响亮指数越高,说明宣讲员讲得越深入人心,最直观的,是宣讲员所挂的星数会越高,最高五星级的宣讲员,甚至有机会享受建德市人才评定,享受购房、出行等激励政策。

记者了解到,目前,建德“数字堂前燕”工程已获得全省数字文化系统重大应用“理论在线”宣讲场景应用建设试点,但“数字堂前燕”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没能逐一展示在前台,供市民自行“点单”;部门多跨协同还要继续整合;评级体系不够直观,可以填写具体内容匿名差评的按钮有待开发。

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方祺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