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三重路径,奋力谱写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新篇章。
玉门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900多万元,部署实施14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村级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赤金镇、清泉乡依托韭菜、人参果产业基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种植户”的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柳河镇、黄闸湾镇利用城郊优势,建成红色教育、特产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玉门镇将集体土地综合开发与培育富民产业链相结合,挖掘盘活集体资产,建立“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让全市各乡镇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有主导、有特色、有优势”的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格局。
截至2021年底,全市59个行政村不但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而且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4个,村级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玉门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紧围绕“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布局,主攻万亩大基地、亿元大集群、全链大龙头、全域大品牌,着力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链、区域优品特色优势产业新高地,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为了畅通农产品下游销售渠道,玉门市抓好产销对接,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通过消费扶贫、直播带货、招商引资等方式构建产销一体新格局。今年,全市签约农产品订单262个。
在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新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农房改造带来的变化,一排排复式小楼美观气派,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休闲亭阁点缀在其间,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
近年来,玉门市采取原址翻建、异地拆迁新建等方式,在玉门镇、柳河镇、赤金镇等7个乡镇试点先行,新建农房684户、风貌改造551户、拆除腾退389户。
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在农房改造工作中,每个示范村都有各自的特色风格,既要立足乡村振兴长远发展抓统筹,又要贴近各村实际抓特色,确保全市农房改造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个性与共性并存。”
玉门市坚持“房、水、厕、污、貌”5项改造一体化同步推进,投入1.03亿元,改善排污、供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8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供暖管网勘测,实施污水处理站项目3个,架设排污管网7公里,完成农村户厕所改造1002户,实现村庄风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