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目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3 2”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增量,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曲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调整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
为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曲阜市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部门抓落实,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对企业进行精准扶持,“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走进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生产着各类厨房小家电。“2021年以来,公司开展以蒸汽饭煲、智能炒菜机为主的新型产品业务,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市场。”公司办公室主任夏荣淼介绍。
位于曲阜经济开发区的信多达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让企业全力全速抓发展,曲阜市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靠服务,召开专项培训会,面对面、点对点服务企业,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6月13日,曲阜市工信局联合人民银行曲阜市支行推动辖内中国银行发起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贴现业务280万元,贴现利率2.3%,同时为这笔业务办理再贴现,这是曲阜市首笔“专精特新”企业票据再贴现业务。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小家电制造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在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打造自主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拥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力争在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营说道。
龙头引领构筑“3 2”产业集群
7月20日,“引汉济渭”成品管在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通过一根根济宁造“钢管”,汉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陕西,解“渴”关中。
作为钢管生产方,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在输送类产品应用领域实现了新跨越,彰显了智能制造的硬核实力。
本次下线的直径3448毫米的防腐钢管主要用于引汉济渭工程调水,每年可进行15亿立方米的调水量,可解决1400万人口的用水量,成品管的成功下线标志着引汉济渭项目从合同签订向管材下线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5家,“3 2”产业规上企业134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优势主导产业,规上企业26家。以华亿钢机为龙头的高端装备产业,规上企业41家。以焦点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21家。去年,“三大主导产业”营收、利润分别增长23%、66%。
优化环境为企业发展护航
曲阜市在省市率先推行“一业一证”全领域改革,主动突破山东省所提出的试点行业目录范围,把县域内所有行业(业态)、所有经营许可全部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把各类许可证信息全部集成到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一次办好”。
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朱宁波介绍,自启动“一业一证”改革以来,不仅解决了行业准营涉及多种许可需要多头审批、多次申请、多次核查等问题,还让企业和群众少提交材料,少跑腿办好事。
今年以来,曲阜市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牢牢把握“市场主体满意”和“营评提升”双导向,大力完善准入、准营、准建、准退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四准”机制,创新实施“整点报时”、联合验收“一件事”改革,整理编制首部县级行政审批服务操作规范,打造“10分钟营商环境服务圈”……一项项“微创新”举措服务到企业和群众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