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强高效农业 优化软硬环境-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培强高效农业 优化软硬环境
——江苏如皋经开区(城北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放大 缩小

1971年2月,在江苏省如皋县第四次党代会上,县委正式将削平高沙土、实现“旱改水”的奋斗目标写入党代会决议,一场集中全县人力、物力的治沙改土大会战由此拉开序幕。原柴湾、戴庄、袁桥等地区,即如今的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所在地区的群众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平沙土、挖河道、建良田运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皋治沙精神在这片热土上代代传承。在数辈人的艰苦奋斗下,如今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路通渠连、阡陌纵横。“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现在每亩地的投入已达3500元。”城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丁建龙介绍,城北街道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0%以上,收益大幅增加。路好走了,水系畅通了,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6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位于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的客来花卉基地分外忙碌,工人们在田间分枝、拔草。71岁的陈国芳动作迅速、手脚麻利。年轻时,她曾参加过治沙改土运动,干起活来不肯落于人后。陈国芳笑着说:“现在很幸福,到这个花园里来种花,一天能挣100多元。”

顾海燕是土生土长的如皋人,作为城北街道花园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她想方设法带领社区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我们发扬如皋治沙精神,在盘活土地方面开拓创新。目前,整个社区的土地流转率达到91.7%。在农业项目提档升级方面,我们注重突出生态亮点。”顾海燕说,得益于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花园桥社区引进了客来花卉项目,这个苏中地区最大的草本花卉产业基地占地300亩,总投资1150万元,设施大棚内四季如春、天天花开。目前,客来花卉的用工总量已超过300人。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花园桥社区,已经形成了以花卉种植为主、奶牛畜牧业为辅的特色农业生态产业链。

客来花卉所需要的有机肥料大多源于社区内的大生源牧业。作为农业农村部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学生奶奶源示范基地,大生源牧业全部采用先进设备,实现生态化循环养殖。在这个纯天然养殖场,闻不到任何异味,这里的牛粪可以发电、还田,食用有机饲料的奶牛产出的牛奶,相较市面上的奶质也高出很多。大生源牧业负责人梅小琴说:“普通奶市场价每吨5000多元,而大生源牧业的奶可以卖到每吨5700元。”目前,大生源牧业奶牛存栏量1000多头,日产牛奶19.5吨,全部供给上海光明乳业和新希望集团,企业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为当地农户提供了近40个就业岗位。

花开满园、奶牛成群,花园桥社区正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弘扬如皋治沙精神、奋进新征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建基地、壮龙头、培特色、增效益,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正迈步前行。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让不少优质企业齐聚如皋,柏承(南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专业生产hdi高密度印刷电路板的企业,柏承目前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排名前五。这样一家优质的台资企业,为何会选择落户如皋呢?“大到企业落户的行政审批、小到个人住宿,都有人员来帮助协调,服务细致。”柏承(南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坤雄感慨地说。

王猛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派驻到柏承项目的服务人员,从项目开工到各项证件的办理,他总是冲在前面。为让企业尽快通过江苏省能源评价,他在南京、南通和如皋三地来回跑,近3个月的努力下,企业终于获批。付出总有回报,正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满满的诚意催生了项目的落地开花。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当前,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北街道)正用行动践行着如皋治沙精神,合力把敢于担当、勤于实干、勇于作为的作风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沙志勤 周锦旭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