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友谊社区为居民化解了因基础设施顽疾导致的矛盾。原来,一栋30多年的老楼下水道经常堵塞,还引发了一楼住户与其他住户间的矛盾。社区发动网格员、社区民警、党员等人,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反复做工作,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后又经过3次居民集体协商,最终敲定协议实施了改造。社区多次回访显示,改造后,此楼住户对协议落实到位,邻里间相处更加融洽。
近年来,友谊社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过程中,深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一核三中心”建设为主线,结合辖区实际,秉承“和谐‘友’爱、文明‘谊’居”的理念,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模式。从不断优化社区治理整体效能入手,积极推进辖区内各方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以“最美生活圈”为切入点,在为居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以大连市开展城市“双创”为契机,聚焦民生问题,完成了环境清理、路面修补、健身器材添置等实事。截至目前,友谊社区共联络共建单位18家,建立最小群防单元143个,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5起,办好民生实事21件,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登峰街道将辖区内各单位、学校、场所等资源纳入“红色朋友圈”,搭建党组织共建平台,实现辖区内资源互通共享。在原有5家党建联席单位的基础上,与8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与5家部队签订军地融合建设协议,解决居民的停车难、就业难问题;邀请各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委员,通过交叉任职协助解决社区难题;成立了8支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扩大共驻共享范畴。
此外,登峰街道将阵地窗口前移,细化网格管理,积极探索“最小社会治理单元”建设。以10~20户居民及楼宇、企业、学校等为单位的最小群防圈,将爱心义诊、业务办理、安全防范送到居民家门口。
登峰街道将网格员、社区民警、居民组长、红管家、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登峰义警、房主、商户等力量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中,将群防群控的工作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形成了以网格党支部为堡垒、网格员为桥梁、党员为依托的工作体系。通过实施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放大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的工作优势,基本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网络的系统化和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