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龙岩专场)。会上,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胡盛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闽西龙岩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
胡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让老区苏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发展为民,龙岩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10年来,龙岩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353.9亿元,人均gdp达到11.3万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97元增加到33431元,年均增长9.2%,高于经济增速。人均gdp、居民人均收入稳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两名。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11.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我们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有色金属、文旅康养、建筑业3个千亿级产业,拥有龙净环保、龙工集团、龙马环卫等一批‘龙字号’龙头企业,紫金矿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胡盛表示,近年来,龙岩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已于去年突破400亿元,培育形成了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等5条产业链。
坚持生态利民,龙岩绿色品牌更加响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龙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成为了龙岩最大的优势、品牌、名片。常态化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国前列,小流域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全市水土流失率由7.4%降至5.93%,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森林覆盖率由73.1%升至79.28%、连续43年保持全省首位,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强度指标分别下降22.9%、21.2%。
坚持服务便民,龙岩民生供给更加均衡。龙岩每年将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10年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7.5%增长至63.6%,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惠及千家万户,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上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城镇新增就业23.42万人,登记失业率稳定在5.5%以下,“职业培训券”模式在全国推广,“人力资源网上超市”成为全国劳务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99.9%网上可办,“e龙岩”成为电子政务全国创新品牌。龙岩市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获批设立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坚持文化惠民,龙岩红色底色更加彰显。龙岩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当年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享有红军故乡、红色摇篮、红旗不倒“三红”的美誉。龙岩坚持以红色铸魂、赋能、立根,赓续在闽西红土地上铸就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老区精神,大力弘扬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荣传统和《才溪乡调查》反映的优良作风,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品牌,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新泉红色小镇等项目建设,以红色资源滋养初心,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胡盛表示,龙岩将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共同富裕,持续推进平安龙岩建设,厚植红色、生态、文化优势,聚力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普惠共享、更有温度的幸福龙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