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
南果梨在海城地区种植已有120余年历史。为提升南果梨的品质,近年来,海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对种植区域开展全面普查。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海城市结合资源禀赋,标注地块,科学精准划定生产优势区,对优势区集中一切资金、项目和政策资源,以抓好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对南果梨实施提质增效。
接文闯盛合作社和马风祝家合作社是海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两个示范园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支持下,两个园区通过推广主枝换头、壁蜂授粉、增施有机肥、无人机飞防、果园机械综合应用等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对南果梨生产进行一次技术革命,并开启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为建立南果梨提质增效标准化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于王石镇的海城市天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不断探索优质南果梨的种植和改良方式,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通过实施主枝换头嫁接红南果和有机肥替代等新技术,实现了南果梨种植向标准化和绿色化转型,其生产基地成为东北地区第一家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天鹰牌南果梨也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不断延伸产业链
改革开放40余年,海城的南果梨产业规模化发展也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以经营南果梨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组织由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南果梨白酒、白兰地、南果梨果汁饮品、梨坨、梨脯……近年来,一系列南果梨的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从品鲜果到饮美酒饮料,到口感香甜的小零食,南果梨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2014年,马风镇祝家村在投资1000多万元,与匈牙利合资建成了中国首家南果梨白兰地酒厂,酿出的“南果醉”填补了国内水果蒸馏酒的空白,并在多次国际大赛中获奖,朱家村的村集体经济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村党支部书记姚吉利介绍说,在南果梨产业发展进程中,已经从最初阶段的单纯销售果品,已经发展到产业化的精深加工阶段,产业链条也延长到对果品的提档升级,通过先进的技术,对南果梨深加工,一大批以南果梨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大批涌现出来。
目前,海城现有以南果梨特色产业为主业的鞍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辐射带动基地面积2.55万亩。天鹰果业有限公司、祝家果业有限公司、宏星果业有限公司和鸿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龙头企业的代表,全市现有600余家以南果梨生产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全市规模以上南果梨新型经济组织有50余家,自有基地面积达10万亩。新型经济组织在巩固南果梨“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地位,持续推进南果梨产业逐步向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组织化方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海城市将南果梨产业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围绕南果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结合海城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及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南果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市南果梨“三品”认证率达到73%,使南果梨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全面提升。
“线上 线下”叫响品牌
接文镇王家堡村老党支部书记王丙铎是海城南果梨发展史上一个开创性的领头人。为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他带领村民拉着南果梨进入北京市场,让果农成为经销商,口感香甜的南果梨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2012年,海城市政府与北京新发地市场合作兴建了辽宁海城厅,专业大量批发南果梨,年销售南果梨4万余吨。
近年来,海城市在传统市场批发南果梨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南果梨网络直销节和市长进直播间带货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线上销售市场的发展。在接文镇,几个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精品南果梨,在秋季和春节期间销售量达到数万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几年来,线上线下齐发力的销售模式,有效地扩展了南果梨的市场,从东北地区辐射到京津冀,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南方大城市。
海城市致力于突出地域标识,打造知名地理品牌。在南果梨产业发展进程中,众多新果农转变观念,在经营上改变方式,从一家一户逐渐发展到合作经营、公司经营和集团化经营。“天鹰”“宏星”“宇光”“闯盛”等10余个优质品牌享誉省内外。2017年,经辽宁省品牌促进会测评,“鞍山南果梨”品牌价值38亿元。以祝家东方白兰地酒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南果梨白兰地酒填补了南果梨规模化精深加工的空白,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产值实现8亿元。白兰地酒、白酒、果酒、饮料和南果梨果脯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赞誉和青睐,南果梨深加工产业的壮大和品牌的不断彰显,大大提升了南果梨的品牌价值。
■记者观察
海城南果梨产业何以发展壮大
王官波
春日里,漫山梨花盛开美不胜收;秋日里,成熟的南果梨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改革开放40余年,也是海城南果梨从“林间野果”蝶变成“果中精品”的40余年。30万果农的腰包鼓了,产业振兴了,乡村富裕了,依靠南果梨产业,海城的东部山区山林美、果园美,脱贫奔小康的山村更美。
海城南果梨产业为何会实现发展壮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做大做强南果梨产业,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近年来,海城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高瞻远瞩,多次组织合作社、加工企业、经销商和行业专家,立足长远对南果梨产业进行深度剖析,理清了南果梨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了提质增效的基本路径,确定出南果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按照“东部果园子”总体空间布局和建立现代化南果梨产业新模式的目标,海城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果农,从研发、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和金融全产业链发力,构建“标准化生产 精深化加工 科技化支撑 品牌化营销”发展格局,通过健全农民生产组织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畅通流通体系,强化销售体系,把海城建成中国南果梨的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南果梨文化旅游中心。
到2025年,海城市力争基本实现南果梨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30万果农增收,加工转化率突破50%。到2035年,力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的目标,真正让南果梨产业成为撬动海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真正让海城南果梨走向全国,叫响“中国南果梨第一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