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申艳霞在林下放养鹅雏 通讯员 张美娜摄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立足全镇林果产业发展实际,借“林”发力,积极引导农户有效利用林下空地,探索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着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生态建设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点、产业发展增长点。
打孔、投苗、覆土……一大早的麦新镇林发村,街路两侧的果树郁郁葱葱,工人们正在树下紧张有序地移栽红干椒。
说起街路经济的效益,林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洪波算了一笔账:“我们全村街路林下一共是38亩,今年统一栽植红干椒,每亩效益2000元,户均能收入2000元。”
街巷这边林下栽植如火如荼,果农的果园里,果树和林下的红干椒高低错落。一地两用、一地双收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帮助农户闯出致富新路。
邓彩云是林发村果农,家里经营着一个占地30多亩的果园,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对果园里刚栽植好的红干椒进行补苗和扶植。邓彩云说:“我家这个果园,盛果期的有10多亩。林下栽的是红干椒,一亩能挣2000多元,贵妃李子一亩地能挣4000多元,两项加一起6000多元。”
与邓彩云家在林下发展种植业不同,果农申艳霞家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在林下发展起了养殖业,实现了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同样能向林下经济要效益。申艳霞介绍,她家的果园占地50亩,承包有15个年头了。果树小的时候林下能种辣椒、豆子,现在果树长高了,林下种啥都长不起来了。正当她一筹莫展时,镇政府送来的1000只大鹅,让她转忧为喜。
申艳霞说:“等鹅长大了,再放到果园里来,大鹅把树底下杂草啥的都吃了,就不用喷除草剂了,省钱省力又省时,大鹅的粪便也算是给树施了肥,对果树的生长好。”
麦新镇副镇长雷浩表示,通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统一标准的思路,引导全镇果农发展林下经济。选取树形较大、不利于耕作的地块发展林下养殖业,全镇现有林下养殖户100余户,养殖小型家禽8000余只,亩均实现1500元经济收益;针对树形较小、阳光充足的地块,打造经济作物与果树育苗双种植模式,全镇现有育苗户50余户,育苗面积达到1200亩,亩均可实现8000元的经济收益。再结合林上果品生产销售,全镇3.2万亩优质果品经济林可实现亩均万元以上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