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六盘山东麓的宁夏泾源县,被誉为“高原绿岛”上的明珠,但这里曾因山大沟深、交通闭塞,成为宁夏9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泾源县因地制宜,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草畜、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为了让产业发展之电满格,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泾源县农村电网的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条条崭新的电线如同毛细血管联通内外、覆盖城乡。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因其“灵植遍山”的生态环境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被国际粮农组织认定为最适宜发展优质肉牛养殖区域之一。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萧关牧业养殖场,1000头从国外引进的母牛,已经完全适应了六盘山的冷凉气候。
“以前给牛喝的都是凉水,对它们消化不好,影响长膘。现在我们给牛的饮水槽全部安装了恒温加热器,对牛的生长非常有帮助。”萧关牧业副总经理许艳说,这几年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铡草机、粉碎机、搅拌机等用电设备也在持续添置,产能逐年提升,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个养殖场在2008年建设投运后,一直都是专线专变,根据养殖场的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在2021年将养殖场周围的裸露导线全部更换为绝缘导线,减少用电安全隐患。”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泾源县供电公司六盘山供电所所长程铭介绍,2021年,供电所还免费为养殖场更换漏电保护器,每季度对其用电线路进行排查整改。供电公司也经常会有人来检查,防止漏电给养殖场带来损失。
发展至今,萧关牧业建有面积24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年存栏牛1000余头,出栏800余头。公司资产总额已达198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1600多元。
萧关牧业的发展只是泾源县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泾源县肉牛饲养量稳定在12.3万头以上,安格斯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公司)42家,存栏在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家,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家。
泾源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优良的生态气候环境造就了泾源旖旎风光。泾河源头,方圆百里,胜景无数,移步换景,游目以驰观,无不彰显着泾河儿女倾力打造的旅游画廊。
冶家村是泾河源镇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我们村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的村民从2006年的一两户增加到今天的110户。与过去相比,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倾情服务。”冶家村党支部书记冶哈山感慨,如今村民平均年收入达6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兰红芳是冶家村农家乐的经营者,她经营的3号农家乐位于冶家村中心,小院出门就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升级改造后,她家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兰红芳说:“刚开始经营农家乐的时候,我们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两三万元,现在收入基本上翻了一番,最高一年的收入达到了20万元。”
“冶家村这个台区以前是100kva变压器,用电过程中三相负荷不平衡,一到旅游旺季就有经营者打电话反映有跳闸、电压过低等问题。”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泾源县供电公司泾河源供电所所长鄢志华说,2020年6月,供电所为台区进行农网升级改造,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决了用户的用电问题。
为了能让冶家村无后顾之忧的发展旅游业,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泾源县供电公司结合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近183万元为冶家村新建2台变压器,新立12米砼杆103基,新建10千伏线路0.33千米,新建低压线路3.71千米,涉及用户237户,村里发展旅游业更有底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域内成吉思汗屯兵避暑的凉殿峡、神奇秀丽的老龙潭、荷叶碧翠的野荷谷等旅游资源,泾源县全面推行“旅游 ”富民战略,形成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农家乐“高中低”互补的餐饮住宿产业链,把美丽转化成为“生产力”,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如今的泾源县撕掉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迈向新征程,可靠的电力服务作为产业发展的“靠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