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近年来紧密围绕红色资源,不断擦亮红色名片,建设美丽村庄,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太湖县着眼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中心大局,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制定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建成5个红色旅游城镇、3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完善太湖红色旅游体系。注重保护革命文物,编制刘邓大军刘伯承司令部旧址等25处革命文物修缮保护方案。持续加强红色村班子建设,全县46个红色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0.1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7.1%,本地致富能人占比58.7%。开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16名第一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脱颖而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5个、“五面红旗村”4个。培育扶持查其云、查余应等320余名党员发展大户。挖掘用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等本土红色资源,开发红色研学课程4个,建设研学、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示范基地11个,推出红色旅游教育学习线路3条。2020年以来,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800余场,受教育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
为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太湖县发挥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9年以来,实施中央和省扶持项目46个,2021年红色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50.6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18个、100万元以上村2个。乔木寨、白云、吴岭等村做活红色产业,“清风岭”“吴岭红”等茶产业远近闻名。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为红色村庄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红色乡镇大石乡通过授信用信,助推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83万元,农户分红15万元,农民就业收入350万元。深度挖掘红色旅游攻略,重点打造“太美别样红 不忘初心之旅”,重点推出龙潭寨景区—蔡畈古村落景区—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县博物馆—花亭湖景区—太湖县烈士陵园、大石抗日英烈园—大石岭农民暴动旧址—阿青牧场三条红色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太湖县挖掘红色地标文化内涵,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营造文明美丽乡村环境。保护红色资源,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修缮保护北桐苏区等20余处革命文物旧址。申报评定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等国家和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个,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设立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1处。宣扬红色文化,开展红色资源“七进”活动,将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红色元素融入村庄改造美化工程。注重将红色文化纳入村规民约和村庄线路宣传栏,成为红色文化打卡点。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布展项目获第五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涵养红色乡风,开展乡村振兴夜校、道德大讲堂和“红黑榜”、文明家庭评选等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建成村史(展示)馆7个。开发本土红色文化作品,制播广播节目《红色故事汇》14期,编排大型红色题材黄梅戏剧2个,创作出版红色历史长篇小说2篇,编辑出版6套史志书籍,摄制党员教育专题片《刘邓大军在太湖》。
太湖县不断壮大红色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出台人才政策,设立4000万元熙湖英才基金和人才专项工作经费。2020年以来,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68人,举办8个校地合作定向培养班,为首位产业发展储备高技能人才850人。搭建人才平台,建立人才信息库,采集红色人才信息17.5万条。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依托28家在外流动党支部和商会,开展“访贤问能”活动。举办对话企业家和“熙湖英才”人才日直播活动。强化人才培育,加大扶持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带头人等本土红色人才,60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建功乡村建设一线。聘请70余名“五老”和青少年志愿者、革命后代,担任红色故事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