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群结合 齐抓共管-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专群结合 齐抓共管
——新疆多措并举开创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
放大 缩小

新疆地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全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具有冬枯、春旱、夏洪、秋缺水的特点,水旱灾害多发易发。多年来,新疆为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多年来,新疆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新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强化,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机制更灵敏”,筑牢了自然灾害防范“生命工程”。

完善政策法规

新疆着力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自上而下建立议事协调指挥机构,健全各级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以“优化、协同、高效”为目标,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建立各部门灾情信息传递、共享和会商研判机制,形成多方协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

新疆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高质量编制《自治区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专项规划和11个子规划,形成应急体系规划。出台《自治区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构筑防灾减灾救灾政策法规体系,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监测预警

坚持“以防为主”、加强监测预警,新疆在12个地(州、市)设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自治区应急、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林草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制度的意见》,建立监测预警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共享。

目前,全区已建成219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326个山洪灾害水雨情监测站、977个地震监测台站,初步建成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体系和气象卫星监测预报草原火情系统。气象灾害预警时效缩短至30分钟内,洪水24小时预报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多途径发布,力争做到“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建设防灾工程

新疆在全区系统布局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投入资金281.44亿元,重点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生态修复、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监测预警信息化等工程。累计实施273个水旱灾害、20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1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4879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75.39万户;制定实施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发放13.47亿元救灾救助资金,实施18个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项目。

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96项县域调查,共获得五大类16种灾害近1152万条详实的空间位置和灾害属性信息,有效提升了灾害防范能力。

提升救援能力

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定位,新疆打造灵活机动、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尖刀”力量。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工作思路,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建立社会救援力量与自治区综合救援队伍共训共练机制,构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军队、专业救援队、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

优化应急物资品种和储备布局,发挥高铁、航空等优势,构建应急救援力量及物资快速输送系统。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及相关业务系统应用,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和信息化支撑保障。

普及防灾知识

多年来,新疆坚持群防群治,将基层防灾减灾纳入网格化治理,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升社区突发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日常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向群众普及自然灾害知识、避灾技巧、救护常识等。在全区持续开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优化应急管理

新疆推动建设自治区、地、县三级应急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构建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与灾害现场全数据传输系统,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全区两支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地震、矿山救护等专业救援力量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主动加强军地联动协作,提升救援救灾水平。针对各类灾害事故,制定清单化、流程化、模块化的应对处置流程,确保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及时高效,有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洪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