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承载着25万青川人梦想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十年间,广大干部群众在逐梦路上快马加鞭、连续奋战。
从“三严三实”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到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四川省青川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的热情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各级党员干部一边抓学习,一边抓发展,把纪律作风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紧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推进,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凡事有交代,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得到解决。
十年来,青川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培育走在全市前列,涌现出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运动员唐雪梅,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四川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唐述刚,广元市“新时代好少年”都皞浚等一批先进典型,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
2011年,青川率先启动第一轮特困村建设,在贫困程度最深的14个村展开了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探索出了一套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县级领导干部以身示范、以上率下,相关部门负责人勇挑重担,乡镇党委和政府一把手带领乡村干部冲锋在前,带动131个县级单位、5300余名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了防止“返贫”现象发生,青川出台了“十大救助制度”等各项保障制度,构建起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同时,青川着重从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入手,通过道德积分激励机制来破除群众“等靠要”思想。在全县农村推行以“五个好”引领、“五颗星”量化、“10%”集体经济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道德积分激励机制,让村民参与道德建设,将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变成具体、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激发村民自立自强、崇德向上的内生动力。
青川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先后建成八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总产值超15亿元。探索出了“飞地脱贫”模式,引导高山贫困户通过三资入股、委托代管、务工就业等方式参与河谷平坝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经营管理,带动全县1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2018年,青川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2020年底,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一条巨龙卧山间,无人不晓是青川。“十三五”期间,广平高速青川段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今年9月实现顺利通车。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000余公里,公路运输年均总周转量25219万吨公里,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3913万人公里,位列全市第二。
借助东西协作的机遇,青川组织优质农产品企业参加省内外大型展销活动100余次,提高了“青川造”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和知晓率。成功培育“四川扶贫”商标企业22家、扶贫产品324个,其中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扶贫产品年度销售额突破亿元。仅2021年,全县东西协作扶贫产品省外销售金额达到13234.15万元。
近年来,青川全力创造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工建设,项目涵盖工业、文旅、农业等各个领域,为青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全市率先推出惠民新举措,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减负,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县。青川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装备制(铸)造、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满园工程”和“拓园工程”。去年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并顺利开工建设,工业成为推动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