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生金”-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沙地“生金”
放大 缩小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长胜镇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中,秋日的景致是林间一抹淡淡的黄色,是簇拥在枝条上的饱满果实,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静谧盎然。

“今年的果子结得特别密,把枝条都压断了,去年产业园收果80吨,今年肯定要比去年强。”产业园负责人冯鑫磊向到访产业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他的自信源于六顷地村沙棘的喜人收获。

六年前的今天,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漠,被黄沙笼罩的残次林寸草不生。从“遍地黄沙”到“草木葱茏”,这片风沙肆虐的土地是如何变绿的呢?党的十八大以来,沙漠之花公司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走入长胜镇探访土地状况,提出让“沙窝地”变“产业园”的绿色构想。

一棵成年的沙棘树,能固定10平方米沙土地,根系多达400多条,串根过程中能够萌发出大量幼苗,可“独木成林”。沙棘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治理生态的同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栽植沙棘是改善生态、发展地方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极佳路径。如此,“种一片沙棘、固一片土地、富一方群众、促一个产业”的行动开始了。

沙漠之花长胜镇沙棘产业园于2017年开始投建,分两期建成。总投资1200余万元,分别流转长胜镇六顷地村、甸子村两处残次林地共计2200亩,栽植各类树种20万株。从栽植到培育再到组建设施,产业园按示范园的标准打造,每年的维护费用在100万元左右,全部交由当地群众完成。农户们农忙时耕种,农闲时到产业园“打打零工”,既改善了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又能从中获得收益。

目前,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已进入盛果期。在打果速冻库工作的六顷地村民黄小龙介绍:“我们负责在冷库里面打果、入库,每天工作6小时,收入400元,还不耽误收秋。”正值秋收,由于离家近,每天下午4时左右打完果的他,还可以去自家地里抢收庄稼。

如今,这片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沙棘产业的发展,产业园已经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苗木栽培、旅游观光、科技示范的特色产业园。

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孙宏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