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全市1.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12.5%的规上工业开票、23.3%的外贸、48.9%的外资……一连串数据是这个年轻的开发区奋力拼搏向上最好的证明。
伴随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一座产业发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昂然崛起,一幅经济强区、美丽新城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是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1992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盐城开发区应运而生。3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开发区人的艰苦创业和团结拼搏,这里已由一片郊野蝶变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以骄人的业绩诠释了“开发区大有希望”,正以奋进者的姿态砥砺前行,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盐城经开区肩负起全市产业“顶梁柱”的责任担当,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头版头条”,在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世界名企从“一枝独秀”到“百舸争流”,主导产业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
7月25日,国内造车新势力摩登汽车md12首车下线仪式在盐城经开区举行。这是一家研发、产销电动汽车整车的企业,与盐城经开区携手打造的盐城智慧生产基地,总投资26亿元,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实现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产能。
汽车产业是盐城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盐城经开区的支柱产业。2001年11月,东风、悦达、起亚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在盐城经开区组建汽车制造企业,此后的20年时间里,不仅将盐城打造成江苏重要的乘用车制造基地,也带动盐城经开区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面对传统汽车市场行情变化和新能源汽车快速成长的产业趋势,盐城经开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聚焦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链条又有集群”的产业集聚良性局面。
新能源汽车是盐城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盐城经开区以千亿规模的传统汽车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路径,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目前,已培育发展悦达起亚、华人运通、摩登汽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4家,集聚韩国sk、天津捷威、星恒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80多家,正致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先行先试闯新路,是盐城经开区建区30年来优化营商环境道路的鲜明特点。近年来,盐城经开区聚焦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审批赋权事项承接方面,全面落实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主动承担承接事项的审批责任和管理职责,一次性划转承接行政许可事项190项,打造经开区全链审批,基本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在服务阵地建设方面,建成全市首家智慧型政务大厅,围绕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全生命周期,打造中韩(盐城)产业园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全流程集成服务。
伴随着全区产业的加快发展,一大批企业项目相继落子,一系列工程项目亟待推进建设。为此,盐城经开区聚焦制约企业项目发展的重点领域,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托江苏省政务服务网以及企业开办“全链通”服务平台,实施“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常态化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0.5个工作日办结。积极探索实践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业务,降低市场主体的存续成本。
30年来,一代代经开区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从6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200平方公里的沃土,崛起的不仅是一座产业高地,更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韩风”是盐城经开区城市建设鲜明的特色。今年,创新打造盐城首个集游乐场与商业场景相结合的“沉浸式国际娱乐街区”——kk-park,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主导产业双轮驱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盐城经开区坚决扛起城市“大门面”的责任担当,今年共编排综合交通、市政设施、住房建设等十大类110项城建工程,计划总投资625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回首过去,盐城经开区锐意进取、革故鼎新,书写了跨越腾飞的发展奇迹,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领头雁。展望未来,盐城经开区坚定信心、满怀豪情,向着“勇当项目建设主力军、树立开放创新新标杆”的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