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中秋-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今又中秋
放大 缩小

秋色渐浓,中秋佳节如约而至。秋风捎来了无限思念,给人留下不尽的遐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圆月当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今秋的收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温馨惬意。

“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来自于清代末期沈兆褆写的《吉林纪事诗》。中秋的时候把西瓜、苹果、石榴、桃儿、梨儿等新鲜瓜果摆列在晶莹的盘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来很清寒,就像月饼一样圆。

月饼里包裹的是乡情,包裹的是一家人的亲情。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就想起母亲做的月饼。中秋时节,母亲亲手制作一些月饼,等待孩子们的归来。母亲做的月饼很是香甜,一是蒸月饼,一是烙月饼。首先是发面,然后准备芝麻和红糖调和在一起做馅儿,接着上锅蒸或是加上油在煎盘上烙。香甜的月饼吃在嘴里,美在心里。到了晚上,奶奶面向圆月摆放小桌子,把月饼、梨、桃、石榴等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享受着团圆温馨的时刻,聊着过往风风雨雨的日子。

月儿圆圆,月饼圆圆,家人团圆,八月十五更是圆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经历着爱的沐浴。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为万物披上一层银纱。夜,总是那么的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空中,月光透过窗户轻落在屋内的地上。

有月儿作伴,我久久难以入眠,遐思着秋意的美,直到房屋、树木都睡了,静静地聆听着啾啾虫鸣曲。我也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中秋节也在这月儿的漂移中悄悄走过。随着岁月的蹉跎,孩儿一个个长大,就像一只只出笼的小鸟远离了家。家从此成了在外求学、工作的孩儿不定期归宿的客栈。

中秋是父母对在外孩子的思恋。“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在外的孩儿一向可好,岁月不饶人。曾记得,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人呀,可别忘记年轻。”我也拥有过年轻,而今的我不再年轻。年轻没结婚时,可以找几个酒肉朋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交流感情。随着结婚生子,更多的是教养孩子,照顾老人,还要每天努力地工作,挣钱养家。年轻的日子固然好,但是没有人能永远年轻。

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老。一晃,自己也成了当年的父母,对远在他乡的孩子,多了记挂多了唠叨,想着孩子,但又不能给孩子帮上什么,唯一的就是和他们通过手机,通过微信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多时未见,孩子们通过微信看着手机中父亲的脸庞多了几条皱纹,母亲的头上又添了几根白发。这时的孩子少了幼时的稚气,多了对父母的关心。家乡的明月又挂在中天,遥在他乡的孩儿,将近一年没有回家了。聊天的主题,就是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能够在八月十五的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唠嗑,表达一下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又到中秋,我一直认为团圆的时刻是一种依靠,是一种温情。然而该去的总是要去的,昔日的亲人已去,化作心中的一种痛;孩子们已经长大,都有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各忙各事。牵挂,只能是有形的手机传递无形的温情。节总在,月儿每年依旧圆,期盼的心仍在,但不过是埋藏在心里,化作一种亲情,在回忆和憧憬中品味美好,在日子里收获着人间真情。

高光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