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盛开团结花-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延边盛开团结花
放大 缩小

8月30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全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总结过去五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表彰先进典型、凝聚前进合力。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连冠的少数民族自治州,70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207.2万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瑰丽画卷,在我国东北边疆铺展开来。

传统深厚、基础牢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鲜明特点。

延边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全国较早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的地区。

在延边,“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已成为共识。历届州委、州政府均将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

继2016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后,延边在2021年再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居民约7900人。社区充分发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服务站等窗口的作用,携手辖区部队开展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军警民和谐一首歌、民族团结一家亲“五个一”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在深度交流中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等层面达成了团结统一。丹英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190余项荣誉。

而丹英社区的成果仅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以来,在延边,民族团结建设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构建了“从小(幼儿园)到大(大学)”“从乡(农村)到城(社区)”“从里(社区)到外(边防)”“从上(机关)到下(群众)”的联动创建格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已渗透到延边各族群众的心田,化作他们的自觉行动。

延边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是一座千顷碧野环抱的朝鲜族村庄,散落在稻海间的民宿独具朝鲜族风情。

近几年来,光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各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国家级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已成为这个小山村的亮丽名片。

多年以来,延边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在2014年、2017年、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中,延边分别入选防川村等4个村、春兴村等8个村、明东村等12个村。

目前,延边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8月16日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的“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共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就展,全面展示了延边的风采。设置的“大美延边 多彩胜景”文化厅,聚焦建设重大项目、八县市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展现了延边的民族特色和所取得的成就,也擘画着延边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几十年来,延边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已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

如今,4.33万平方公里的延边大地上,各族群众共同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从长白山下到图们江畔,一曲不断深化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奋进乐章节奏铿锵,从未停歇。

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王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