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的“设备数字化、作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数字化”pms3.0电网管理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正式上线运行。15项电网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在昆山供电公司投入建设,75座变电站实现可视化远程监控,20个变电站的智辅系统完成调试,在支浦、恒盛、虹桥、南浜、绰墩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智慧变电站“一键顺控”。
国网江苏省昆山市供电分公司在迎峰度夏的高温保供电中全力推进区域电网数字化转型,利用集群无人机、带电作业车、智慧变电站等电网新技术、新装备,在pms3.0系统里集成新流程,催生昆山电网保供新动能。
巡检“千里”不疲惫
8月16日8时,在昆山高新区南郊,昆山市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新装备的一台“天鹰号”无人机航母作业车驶停在一座苗木场外。由输电运检班班员陈凯和邵劲博组成的作业组,开启了无人机航母车的升降台,驻守在输电运检中心办公室电脑端的作业组负责人,发出了巡检工单并点击了“任务执行”键,4架无人机飞向4个巡检任务区。
依托pms3.0系统的大数据比对,4架无人机对作业区内的线路、杆塔以及附属设备分别进行精细化巡检,并将巡检结果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进行智能比对,判定出隐患点并实行闭环管理。
昆山公司配电运检班工作人员徐健成表示,无人机固定巡检和特殊巡检,将过去由人工承担的日常巡视、检测、隐患(异常)识别、自动警报与后期消缺的停电工作票、不停电作业票自行关联起来,对线路异常的隐患排除实现了“一键起飞、一端汇办”。
目前,昆山市供电公司已装备29套(架)的无人机投入智能化巡检。
抢修跑出“加速度”
8月19日10时46分,一台橙色带电作业工程车驶进昆山市不停电作业分公司大院,佩戴“人员安全准入信息卡”的蒋立明和班组一行4人,上午就完成了4个点位的不停电抢修作业。
在一间被同事们称为“黑科技小屋”的库房前,蒋立明将领用的防静电工作服、特种手套、电动工具及器材送回库房。“黑科技小屋”是进入两个物资库房的必经之地。蒋立明一进入“黑科技小屋”,门顶部装备的一台 rfid智能识别系统,随即发出细微蜂鸣声,蒋立明捧着的工具的领用人、领用时间、送返时间等信息,即时在电脑终端生成。
两个库房里数千件不停电作业工具和器具,都安装了“身份”芯片、“工况”芯片,经由两道智能识别系统把关,无须工人登记,无须班组负责人签字,每一位持有准入信息卡的抢修人员的应急抢修出发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了最快2分钟以内。
“黑科技小屋”的数字化应用让抢修出发的“起跑”提速了10倍,工况智能维护和领用、返库流程优化则为不停电作业的安全和效率提升加了“双保险”。
业扩流程减一半
8月19日9时10分,在昆山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办公室市场班,班长江松岭打开电脑里“电网一张图(昆山)”管理系统,昆山综保区物管公司的“高压新增”和昆山机械、昆山海珊智能科技、金鹰天地实业、华泰建安4家企业的“高压增容”业务,出现在电脑桌面上。
根据“电网一张图”显示的企业周边供电环境,现场勘测人员的任务就是辨别客户新增需求点与电源点之间的地下通道有没有必须回避的施工因素,现场给予接电方案答复。若干个手机终端连接着一台电脑终端,对客户最优供电方案自动生成、即时答复,简化了内部审核交办流程。
昆山“电网一张图”的数字化采集融入国网pms3.0系统,让业扩流程减冗一半,尤其是客户不需“来回跑”成为可直接感知的功能延伸。
无人机集群巡检、电网一张图、不停电作业安全升级和效率提速一间“黑科技小屋”,只是昆山电网数字化转型电力客户和社会公众能够直接体验到的功能延伸与服务延伸。数字化全面融入电网的智能管理、客户服务、安全生产,为昆山“获得电力”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