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中化现代农业宜昌分公司枝江map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黄万忠介绍,公司按每年四五万元的工资水平聘请了2位万水桥村农户,固定负责基地的大田种植管理。同时,中化现代农业所托管的枝江市天韵米业有限公司,以溢价5分/斤标准订单收购基地出产的稻谷,带动农户每亩增收60元。
2020年以来,疫情导致农资价格上浮,压缩了种粮利润空间,气候变化也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新挑战。严华章说,在中化现代农业宜昌map技术服务中心的带动下,村民们科学种田的意识日益增强,从选种、插秧到防虫防病,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定制的施肥用药方案来实施,助力粮食生产降本增效。截至2022年,万水桥村中化现代农业map水稻种植基地面积从400亩增至860亩,村里其余3000多亩稻田也采用了中化现代农业的订单种植模式。
种植时间表的制定基于map智慧农业系统提供的气象、土壤等数据信息。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技术总监蒋小平介绍,结合map智农系统显示的一个区域内近10~20年的气象数据以及农作物品种性状,可以确定区域内适宜种植的品种以及更优的田管方案。“定制的种植方案可能与农户现有的种植习惯不同,而示范田可以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效果。”蒋小平说。
万水桥村的种植户通常每年4月插秧、9月收割,不影响10月开始的柑橘采收。然而,4月插秧的水稻,其抽穗扬花期恰与当地的高温期重合,会影响产量。中化现代农业的技术人员根据map系统的数据,建议农户5月插秧、10月收获,虽然会影响参加柑橘采收而得的务工费,但出产的优质稻谷售价更高,同样增收。“这一点在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中体现得很突出,”严华章说,得益于科学的插秧时间,今年种植基地里水稻的抽穗扬花期避开了8月高温期,为保收奠定了基础。
万水桥村的水稻示范田只是中化现代农业在枝江市的一个试点。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副总经理宋卫平介绍,中化现代农业携手枝江市政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原则,按照“中化现代农业 map服务站 map产业联合体”三级服务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枝江社会化服务模式。3年来,中化map中心示范园遴选出18个优质稻储备品种,打造了一套包含育秧、机耕、机插、飞防等的集成技术标准。2020年实现服务面积20万亩,为1.8万余种植户、98个自然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全市主要种植品种从100多个减至6个,2021年水稻增产幅度9.22%,为粮农节本增收总额逾5000万元,真正让种粮农民挑上了科技增收的“金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