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华亭市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黄花菜、万寿菊、金银花等“花”字号特色产业,让花种进田间,让人来到农村,让土地“生金”,探索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美丽”致富路。
莫道农家无宝玉
遍地黄花是金针
时下,走进华亭市山寨乡西街村黄花菜种植基地,一朵朵黄花竞相开放,微风吹过,金黄色的波浪层层叠叠,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个月前我们就发布了招工启事,面向全市招聘采摘工。”基地负责人王平介绍说,“黄花菜采摘的时间性很强,用工量也很大,花苞丰满即将开放时采摘的质量最好,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药用价值。”
“2015年,我在村子流转土地350亩,成立了汇鑫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 产业 基地 农户’的模式,开始种植黄花菜。”王平说,目前,已建成了占地1300平方米黄花菜加工厂,实现采摘、烘干、加工、销售“一条龙”运作流程,吸纳4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在王平的示范引领下,近年来,山寨乡将黄花菜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全乡推广,全域打造“特色农业 休闲观光”的黄花菜产业示范基地,“小黄花”释放出了“大能量”。
花似蜂窝向阳开
馥郁清香扑面来
如果说山寨乡的黄花菜没让人陶醉,那么车子驶入西华镇草滩村,眼前竞相绽放的万寿菊花海一定会让人惊艳。
眼下,正是万寿菊盛开的季节,草滩村一片片田野上嫩绿与金黄交相辉映,长势喜人的花朵次第绽放。
“采花人”穿梭在一片片金黄色的花海中,摘花、装袋,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田间劳作的人脸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草滩村从2018年就开始种植万寿菊,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亩。”西华镇负责人乔文峰介绍,“7月下旬起万寿菊逐渐开花,农户开始采摘,正常情况下可以采5至6茬,能一直采摘到10月。”
“与传统农作物相比,种植万寿菊成本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规模化种植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乔文峰说,“特别是对林缘区的山村来说,非常适合种植。”
草滩村采取“联合社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效益带动,大力发展万寿菊种植,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向共赢。
清热解毒人人夸
唯有山间金银花
回味着万寿菊的美艳,驱车一路向东,来到上关镇水联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扑鼻而来的香甜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站在神水路上,顺着金色的阳光,俯瞰百亩金银花种植基地,一簇簇翠绿的金银花树枝繁叶茂,一朵朵黄白相映的花儿随风翩翩起舞,散发出缕缕清香,数十名满怀喜悦的工人正忙着采摘花蕾。
基地负责人房文鑫介绍:“金银花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不仅花可入药,藤也能入药,整株还可以做盆景。市场前景非常好。”
“摘花十几天,已经挣了1000余元,每天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孩子。”金银花开得正好,一个个摘花人也笑得像花儿般灿烂。
“金银花一次性栽种,可连续收益20至30年,栽种当年就能收益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年均收益在5000元以上。”房文鑫说,“树易活,好管护,还能套种其他农作物,实现‘一地多收’,使土地效益最大化,非常适合上关镇各农村种植,而且销路也很好。”
上关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集育苗、大田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金银花产业基地,不仅带动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还有效绿化了山川,使金银花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生“金”吐“银”的“致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