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瓶椴树蜜,你们一定要拿着。”8月24日一大早,刚收完椴树蜜的河南省鲁山县赵村镇脱贫不稳定户李中许跑到村委会办公室,幸福而从容地说。
今年5月初,赵村镇包村干部杨柳到南阴村入户走访,来到李中许家中,深入交流发现,66岁的弟弟视力残疾一级,几年前儿子意外离世后儿媳妇另嫁,留下一个上小学的孙女,67岁的老伴在家照顾盲人弟弟、接送孙女上学以及全家生活日常。
家庭生活的困难,并没有打倒李中许,日常经营好自家的5亩多耕地外,去年他养殖了5头猪,因为市场波动大,结果养猪并没有带来增收。去年秋季,李中许买了12箱意蜂和6箱中华蜂,在自家门口利用坡势有序摆放开来。由于经验不足,所以李中许在养殖蜜蜂的道路充满了曲折。
不过,李中许勤奋上进、善于思考。在养蜂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就到附近村镇请教,甚至把养蜂行家里手请到家里来指导。今年5月初,意蜂开始出现螨虫,李中许头一次碰到这种现象,他打电话请教周边的养蜂人,发现是驱虫药配比出现问题,两箱蜜蜂全部死掉。
包村干部杨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回到村委会立刻向村党支部书记杨道明汇报了情况,杨道明随即召集村两委会研究对策。
经研究确定,聘请县林业局养蜂专家师高飞,同时邀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本土专家时西杰,在南阴村村委会,对村上以及邻近30多家养蜂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后,又到李中许、范增良等18家的养蜂现场查看,就养蜂场卫生、蜂箱摆放以及出现的螨虫处理进行了指导,经过3个月的跟踪,手把手地技术传授,如今李中许家的13箱蜜蜂生长态势良好。
“有了养蜂技术,我准备再增加5箱中华蜂、10箱意蜂,照目前行情计算,每年都会有6万多元的收入。”李中许乐呵呵地说。
目前,南阴村、白草坪等周边4个村从事规模养蜂56户,每户每年都有5万元至10万元收入,各村通过村集体农业合作社的蜂蜜深加工产业,每年可以获益20余万元。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养蜂产业让村民生活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