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记者 李向东摄
新县位于河南省南端,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2018年在大别山老区率先脱贫摘帽。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老区焕发新活力
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许世友等98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有5.5万名先烈为革命胜利牺牲。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412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800多处文物点和131处文物保护单位,每处都见证了那段光荣历史、每处都熔铸了不朽的红色精神。
新县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润宜人,植被覆盖率95%,森林覆盖率78.6%,是“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三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时,新县古民居、古村落星罗棋布,有中国传统村落10个、中国景观村落12个、河南省传统村落34个。这里到处是山水田园景色,构成了独特的大别山风情画卷。
新县牢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嘱托,弘扬大别山精神,努力推动老区振兴出彩、实现“两个更好”,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国家园林县城“五连冠”、国家卫生县城“六连冠”、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2021年,新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3.9元,同比增长9.9%。
“红绿”振兴新模式
新县牢记“两个更好”殷切嘱托,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为契机,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导向,以“六个一”为抓手,探索了一条“以红映绿、以绿衬红、红绿融合”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模式,2022年6月被评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a等次。新县以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构建一抓到底的示范区工作体系。
“2021年我们选定‘红绿’资源丰富的田铺乡、泗店乡6个行政村作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点,建设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县副县长严建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县将示范区扩大到5个乡镇、40个行政村,人口和面积分别变为5.12万人和398.4平方公里。聘请高水平设计团队进行高标准规划,明晰示范区定位为“‘两个更好’首提地、乡村振兴排头兵”,着力构建“一环、三线、五谷”的建设格局,全力打造“红色传承高地、诗画田园绿地、美好生活福地”。
新县坚持多元投入,去年以来,以5000万元项目资金之力,累计整合各类资金3119万元,县级配套300万元,融资4.51亿元,项目总投资5.35亿元。明确总投资400万元以下的简易工程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优先实施,让村级组织更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对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严格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交由所在村村集体进行日常管护。到目前,已形成公益性资产7831万元,经营性资产288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3.6万元,初步实现变“少数受益”为“共同受益”。
共下产业“一盘棋”
新县按“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用好“红绿”资源,将产业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同步、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并进,投入资金1313万元,大力发展以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为主的新业态,推动“多彩田园”工程示范区全覆盖,建成大别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5个、红色研学基地9个、精品民宿38个、特色产业园10个,开发伴手礼系列产品87个,打造红色游线路4条,叫响田铺大塆民宿集群和“新县味·泗店菜”文化ip。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240万人次,1920名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老区的“红绿”资源逐步转化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美丽经济。
2021年,新县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00余万元,对乘马岗农民赤卫军战斗旧址周边设施进行修缮,修建了广场、廊亭、舞台,配套绿化亮化等设施,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片。今年,在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对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中,新县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获得a等次,并给予奖励资金800万元。
绿康源生态农业园位于新县泗店乡计河村,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是集生态农业、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体,2018年获批国家3a级景区,并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新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扶庆福介绍:“生态园以‘龙头企业 基地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一期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阳光生态酒店、稻耕馆、林中木屋、蒙古包帐篷及水上游乐设施,发展蓝莓、葡萄等特色水果采摘园300余亩。目前,园区通过吸收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入股,每年帮村集体增收24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年增收270多万元。”
记者在田铺乡田铺大塆看到,这里青山绿水环村落、古朴乡村嵌田园,处处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土气息。田铺大塆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留山水田园村庄风貌,让古村落充满原始韵味。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
田铺大塆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入选中国景观村落名录、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我们坚持以‘乡村创客’为主题,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运营公司 农户’模式,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促进创客平台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打造老家寒舍、不秋草、匠心工坊、不期而遇书吧等20余家特色小店,培育农家乐11家、民宿21家,实现了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家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