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从泥泞小道到路网纵横,从茫茫草荡到现代化园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在开放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从4.7平方公里起步区发展到26.7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完成了从县域开发区到省级开发区四十强的大幅跃升。
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薪火相承、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发展史。
近日,“回眸三十年 喜迎二十大”如东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如东县文化馆小剧场举行,与会人员回眸如东经济开发区三十年奋斗征程,共鉴沧桑巨变,共绘美好愿景。会上,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高校纷纷前来投资投智牵手合作,签下投资5亿美元的环保设备、单体投资11亿元的换电站等14个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同时,8个创新载体平台、高端产业平台、招商战略平台、人才合作项目携手加盟产业做强做大。
“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将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核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强筋壮骨’,为如东经济开发区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集聚更强能量。”如东县委常委、副县长、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说。
“目前,如东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8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达103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国字头’科创平台集聚成势,形成了‘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链条又有集群’的产业集聚良性局面。”如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雷说,如东经济开发区用全县1.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县6.2%的地区生产总值、8.7%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的服务业应税销售、21%的规上工业产值和23%的外资到账,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奋力赶超、再到快速崛起的华丽蝶变。
三十年峥嵘岁月,三十年风雨兼程,一代代如东经济开发区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答卷,铸就了开拓未来的坚强基石。跻身国家级平台,着力打造开发开放新高地、打造改革引领新高地、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成为如东经济开发区奋进征程的新目标。加快“智改数转”,追求“专精特新”,大力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全面塑造开发区发展新优势,全区上下绷紧弦、拉满弓、铆足劲,奋力跑赢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这次签约的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与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建设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投运后,将形成储能电站年服务收入2亿元、储能设备制造年销售额3亿元的规模。这一项目是武鑫博士来如东经济开发区创业取得成功后延链的结果。
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与如东经济开发区共同建设的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如东科创中心,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建设的安防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南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能源智谷,微生物学博士江昊与南通银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纳豆功效成分柔性生物智造项目,纷纷抢滩登陆,深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升级换代。
“击鼓催征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东经济开发区人永葆敢闯敢试的胆识气魄、唯实唯干的硬核作风、奋斗奋进的拼搏劲头、创新创优的价值追求,坚定扛起争创国家级平台的光荣使命,凝神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奋力续写如东经济开发区跨越赶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五霞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扎实推进载体能级提升、重大项目突破、智改数转升级、产业链式集聚、企业上市培育、民生实事推进‘六大工程’,以‘铁担当’扛起‘铁责任’,以‘硬作风’完成‘硬任务’,到‘十四五’期末,全区规上工业应税销售突破700亿元,以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速度’换来群众生活的如诗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