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应尽力满足人们视听和生活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服务群众,县级媒体应立足传统媒体,借力新兴媒体,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终端以及微博、微信平台、app等,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更广。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县一级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承担着准确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社会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对媒体,特别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对基层媒体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实战检验。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扎实做好舆情传播与应对,很好地担负起这一社会职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严格“三审”制度,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防范化解舆情风险。
快速反应,传递好党的声音,及时回应公众反映。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融媒体人精神,深入一线,从第一视角展示全县上下疫情防控信息和有力措施,并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传递最真实的声音,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全媒联动,壮大网上正能量,有效形成宣传合力。融合报道、移动优先、短视频主打、矩阵传播。除传统宣传途径外,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快、准、灵的优势。
服务全局,及时调整宣传战略,有效引导舆论合力。加强疫情防控宣传的同时,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研判并调整新闻宣传工作。
突出特色,讲好本土战“疫”故事,提升信息贴近性。打好防疫宣传“本土战”,增加新闻可读性,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讲好战“疫”故事,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喇叭播送,方言上阵。
细致入微,关注新闻中的个体,体现人文关怀。做好正面宣传,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