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国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既需要出台一些“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措施,栽下“梧桐树”、打造“强磁场”,更需要畅通人才“识、引、育、用、留、爱”全链条,做到“识得准、引得进、育得出、用得好、留得住、做得久”。
要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做到慧眼识才。人才要识得准,关键是用好“三镜”。后视镜。看以前学过什么、学得如何,做过什么、做得如何,取得过什么成绩、是否存在“一票否决项”或“硬伤”。这一般通过简历筛选等方式完成。望远镜。要看人岗匹配度如何,发展后劲怎样,长板是否能更长、短板是否能补长,是不是可塑之才,能不能成为栋梁。这一般需要综合研判。显微镜。充分了解“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情况,既进行“专业体检”,也进行“思想体检”;既进行身体体检,也进行心理体检。这一般通过背景调查和深入考察完成。
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引进最实用适用的人。人才要引得进,要用好“三张图”。规划图。根据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编制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人才目标,包括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年龄分布、岗位等级、人才密度、人工成本等,做到战略先行。施工图。对规划图进行逐项分解,细化出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分子公司)具体计划,绘出工作岗位、需求人数、岗位职责、资格条件、薪酬待遇和整个招聘流程。作战图。按照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随时调整校招和社招的策略,动态部署春招和秋招的力量。对潜在人选发“英雄帖”、伸“橄榄枝”,面对面解疑释惑,心贴心真诚沟通。
人才要育得出,关键是用好“三块石”。铺路石。以“新员工训练营”扣好入职“第一粒扣子”,以“师带徒”手把手“精准滴灌”,以“班组微讲堂”、学术沙龙等,提升员工技能。磨刀石。放到艰苦环境、复杂岗位、急难项目上墩苗育苗,通过见世面、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练就能干事担事的宽肩膀铁肩膀。试金石。不断对培育效果进行检验,对培育过程进行复盘,既持续改进培育的方式方法,同时也对培育对象进行动态调整。
人才要用得好,要用好“三个子”。配对子。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人才的安排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技能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压担子。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最大限度挖掘人才潜力,越压担子越能挑担子,越拈轻怕重越难堪大用。架梯子。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看准的人才要破除隐形台阶,多岗位历练,大胆重用。
人才要留得住,要用好“三个台”。给舞台。为追梦者搭台,为实干者助力,为创新者兜底,营造“英雄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让人人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摆擂台。建立技能竞赛、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容错纠错等机制,在科研经费分配、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奖金调整、中期长期激励、先进荣誉评选等方面,做到“赛马不相马”,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建平台。建立与人才常态长效沟通交流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企业关心关爱人才、人才愿意为企业持久奋斗的共赢局面。
人才工作要做得久,要用好“三个一”。一盘棋。统筹好企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中心工作与人才工作、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重视年轻人才与用好各年龄段人才等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事业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感情有温度、文化能融合。一股绳。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用人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条心。以才引才、以才育才,才能薪火相传。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成就。通过项目分红让职工用自己的技术成就自己,通过股权激励让职工“成为股东”等,共享发展成果。
人才工作“识、引、育、用、留、爱”全链条是有机整体,需要全过程完全无缝衔接通畅运行。企业需要人人“出力”、环环“给力”、处处“用力”,人才才能近悦远来,企业才能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