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见到施陆缘,给人的印象是腼腆、文雅、恬美。她不仅具有东方古典女性的典雅特质,还具有新时代女性善良、柔美、坚强的品质。
2021年9月3日,施陆缘随浙江省嘉兴市“组团式”援疆教师团队一同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疆之行。沙雅县是胡杨之乡,“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从踏上沙雅大地就一直深深地感染着她,伴着她对沙雅从陌生到熟悉,从融入到融合,慢慢地缓解了对家人的思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边疆的教育教学、传帮带、共青团建设和民族大团结与大融合的工作中。
到沙雅以来,施陆缘主动融入当地团委,勇于探索实践,找到适合新疆孩子的教育教学路径,多方联络落实“石榴籽”工程,倾情做好传帮带,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育队伍,贡献嘉兴力量。
寒假前夕,班上很多同学给施陆缘留言,其中一名叫米热杰姆的女学生这样说:“施老师,您从万里之外来到我们身边,带领我们学习中华古圣先贤的优秀思想,学习革命英雄的家国情怀,您为我们讲解‘红船精神’和‘胡杨精神’,您鼓励我们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希望老师下学期还来沙雅教我们。”
想到这些,施陆缘温情地说:“新疆孩子留下了最质朴的心愿,每每想起他们可爱的样子,我的眼眶总会湿润。我们在异乡的平凡付出与孩子的未来、国家的共同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便觉得此生有幸,此生无悔。”
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沙雅二中援疆团队为高一全体学生开设了高中学科学法指导讲座,施陆缘主动承担了语文学法指导任务。施陆缘认真准备,梳理学法要点、精选讲课内容,精心设计课件,她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融注于一页页的课件中。同时,还为沙雅一中的师生们送去了精心准备的学法指导,并以师徒结对活动,扩大援疆教师的引领辐射面。
2022年5月27日,作为唯一一位进入阿克苏地区总决赛的浙江援疆教师,施陆缘参加了在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的地区“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微党课总决赛。施陆缘以教育援疆为视角,向大家讲述了新疆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援疆力量的助力、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快速发展和自己的援疆感悟。她精彩的“微党课”,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施陆缘认为,获奖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向受援地表达了自己教育援疆的理念和热情。
沙雅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马能胜说:“在教学中,施陆缘认真钻研教育科研,多次在我们县各高中开设援疆教师示范课,学法指导、听评课等专题讲座。同时,她积极融入当地教师,开展传帮带,她的两位徒弟成长迅速,在沙雅教科局的各项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佳绩;她参与组织的团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积极引进后方资源,组织主持两地‘云端课堂’项目、‘戏曲文化润南疆’‘三进两联一交友’爱心捐赠、‘百万石榴籽’书信手拉手等活动,她不仅援疆工作出色,还是一名有温度有热情的年轻教师……”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施陆缘在校内、县内开设多节公开课,主动对所有老师开放课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来。同时,课后与老师们共同交流探讨,为教学的开展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真正实现了“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作为施陆缘的徒弟,新入职的语文教师李蓉蓉说:“经过师傅用心指导,一年下来,我的教学能力不但明显提高,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期中考试中我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获得了平行班第一、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我还在县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一切都离不开施老师的教导……”
对于施陆缘来说,援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奉献与付出中,灵魂得到升华,生命得以更加丰盈和纯粹;援疆完成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完成国家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援疆其实也意味着放弃,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放弃陪伴孩子的成长……因为她明白,国兴才能家盛,国盛才能家荣。即使身处万里之外,抬头仰望,看到的是同一片璀璨星空下,祖国繁荣昌盛的未来在熠熠发光。
施陆缘说:“我来到阿克苏,站在南疆大地,选择做一棵沙漠中的胡杨树,和每一位沙雅教育人一起,扎根大漠,在祖国的边疆点亮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灯。多年以后,他们将会长高、长大,成为阿克苏的天空、穹顶,而那里,也有我的身影,我和无数援疆教师也是那万千胡杨林中的一棵!”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有些选择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而有些选择却是不悔的执着。施陆缘,不悔地行走在援疆的路上,不悔地为教育援疆留下深深的足迹……
人物档案
施陆缘,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桐乡二中团委书记;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沙雅县二中援疆教师、沙雅县二中团委副书记;先后获得嘉兴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嘉兴市“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创新争先优秀个人”、沙雅县第三届“沙雁杯”微党课大赛第一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