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处处可听佳音,人人皆可起舞。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1966年,延边民歌《红太阳照边疆》唱遍大江南北,成为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佳作。
“难忘的那一天,长白山彩云飘荡,你来到阿妈妮洁白的村庄,就像亲人一样……”2015年,一首《难忘的那一天》唱响四方,声名远扬。
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等舞蹈享誉中外,伽倻琴、洞箫等乐器演奏独具特色……
在延边,无论城市乡村,当一人放歌,总有众人随和;当乐声一响,众人随之起舞。从公园广场到大街小巷,歌舞延边的每一天都像一个美妙的节日。延边“歌舞之乡”的美誉实至名归。
民族文化名片闪亮
延边歌舞团创作的大型舞剧《春香传》、大型歌剧《阿里郎》和大型舞蹈诗《长白情》均获得原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大奖,《长白情》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大型朝鲜族原创歌舞《放歌长白山》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及多个最佳奖。大型朝鲜族原创话剧《朱德海》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2013年,朝鲜族唱剧《沈清传》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剧目金奖。2017年,舞蹈《长鼓行》荣获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2021年,歌舞诗《海兰江畔稻花香》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
长期以来,延边歌舞团深深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继承、繁荣、发展朝鲜族民族文化艺术,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朝鲜族艺术精品的生产基地、朝鲜族艺术人才的培养摇篮,提升了延边乃至吉林省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70年来,延边歌舞团已成为延边民族文化的闪亮名片。
民族艺术繁荣发展
在传承、普及、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方面,延边一直走在前列。
自2011年起,延边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并面向成年人开设免费的舞蹈及声乐培训班。假期,这里还免费为中小学生和返乡大学生提供舞蹈、声乐、乐器等培训。此外,延边面向全州8个县市文化馆、文化站开展音乐理论、伽倻琴培训,面向东北三省举办伽倻琴、朝鲜族农乐舞等培训班百余次,受益群众近万人。
注重培养人才辈出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自1957年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先后在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cctv全国舞蹈大赛、西部民歌大赛、原生民歌大赛、全国少数民族器乐大赛、中国“荷花奖”舞蹈比赛、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自2016年起,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出演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专题节目。
目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搭建了集教学、研究、创作和展演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传承平台,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有影响力、民族特色浓郁的艺术高等院校。
非遗传承继往开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延边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历史点亮现实,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延边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含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分别有19个、90个、141个。“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是我国目前唯一入选的舞蹈类项目。极富表现力的长鼓舞,音色柔和的伽倻琴艺术,沉厚悠扬的洞箫艺术等,都是延边极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恰如这句在延边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所言,歌舞文化已深植于延边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