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山崛起的“绿色密码”-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曾家山崛起的“绿色密码”
放大 缩小

游客在曾家山避暑休闲 通讯员 钟卫东摄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的曾家山平均海拔1400米,总面积737平方公里,属喀斯特高山台地,地质景观独特。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曾家山最高气温约23℃,宜人气候吸引各地游客避暑。游客们沉浸在这方“小养胜地”中,观日出云海、赏星空银河、品民俗风情,游哉悠哉、乐而忘返。而坐享生态红利的当地群众在夏季也收益颇丰。

是什么让曾是贫穷落后代名词的曾家山摇身变成美名远播的避暑胜地?它的觉醒与崛起,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且随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九月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一脉青黛、满目葱茏。位于其腹地的李家镇永乐村青山环绕,风景秀丽。

近年来,当地群众一改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传统,打造百余家客房窗明几净、餐食野味浓郁的农家乐,吸引各地游客避暑游玩、休闲度假。

“十多年前,永乐村没有一寸水泥路,全村群众一年到头在土地里刨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紧巴日子。而现在,仅开办农家乐一项,就让乡亲们实现户均年收入十万元以上。”永乐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忠感叹道,话语中满是感恩,“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永乐村之变,仅是曾家山地区交出的“绿色发展成绩单”中的一个小项。

今年6月,总投资1.5亿元的曾家山滑雪场集群、马头岩(单板)赛事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预计10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将在年底开启的雪季与广大游客见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川陕甘区域内首个专业单板滑雪场,为曾家山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注入强劲动能。

“绝不能让曾家山群众守着生态美景、端着‘金饭碗’过穷日子。”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优势自然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的全时、全域旅游格局,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进之路,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如今的曾家山不仅是一座山,还是朝天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今年入夏以来,曾家山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

初秋的曾家山不仅有青山碧水,还有滴翠的甘蓝、火红的辣椒。经过春夏两季的耕耘,蔬菜丰收在群众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连日来,曾家山两河口镇蔡家嘴蔬菜产业园区内,总能看到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带领数十位工人忙碌的身影。“从5月份起,曾家山的高山露地蔬菜陆续进入成熟期,我们每天采摘发送二三十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合作社的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500亩,产值有望超过500万元。”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把高山露地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重融合,加快促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为降低高山露地蔬菜种植、采收时农资和农产品运输的人力成本,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运输瓶颈,朝天区统筹各方资金,在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建成了万米单轨运输线,并配备20台单轨运输机,为当地群众利用山地种菜创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朝天区还建设了“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在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安装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标准化控制,在为农户和种植专家搭建起技术服务快速通道的同时,实现了高山露地蔬菜从田地到餐桌全程可控。

如今,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量近100万吨,年产值10亿余元,乡镇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4万元。

“以前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吃洋芋果、烤疙瘩火;现在用天然气、开小轿车、住小别墅”“以前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曾家山人,现在我很骄傲我是曾家山人”……这些均是曾家山人的心声。数十年的接续奋斗,让曾家山旧貌换新颜,“小养胜地,大道朝天”文旅品牌持续擦亮,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张敏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