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产业发展是支撑。这一点,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始终有清晰的认识。为此,漳州台商投资区深耕这方土地,收获了一片生机与活力:2021年,漳州台商投资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966.2亿元,增长22%,已连续多年成为漳州最快的“增长极”之一。
铸造产业链条 推进产能集聚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江村,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
在中科智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加紧生产、赶制订单。项目在2019年底投产使用,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的目标,成为漳州台商投资区产城融合的项目典范。在中科智谷的龙头带动下,相继又有华晴卫星地面接收等7家高科技龙头企业落户,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
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黄天寿说:“靠有限的资源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缺乏长久的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拓展延伸产业链,填平补齐关键环节,完善上下游配套,致力打造企业投资的‘产业高地’,这也成为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关键。”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围绕特殊钢铁、汽车汽配、电子家电、食品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五大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向,精准绘制全区产业招商图谱,高标准建设龙江新兴产业、社头高新技术、吴宅智能制造、恒苍食品产业4个专业园区,全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地铁经济、机械制造、高端食品产业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良性格局。如今,漳州台商投资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产值近九成。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亩产效益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的综合评价导向,集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挥工业园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使各园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集群效益发挥更加明显,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比。
20年前,当时由漳州市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灿坤工业园拔地而起,吸引了灿坤集团入驻其中,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到这里投资兴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早期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在土地利用效率、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优化提升土地利用率、带动亩产效益稳步提升成了摆在灿坤工业园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此,当地全面启动灿坤工业园提升改造,计划改造提升园区用地约1600亩,对现有厂房进行提升改造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规划建设教育、文化设施及人才公寓等,打造智慧产业园区。
为了加快工业园提升改造进度,漳州台商投资区经发集团第一时间成立提升改造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成30多人的团队,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提升改造计划按序时进行。
经发集团办公室主任蔡俊兴说:“我们小组坚持“每周一会”,积极通过与相关部门、企业的对接,开展好前期摸底、规划等工作,协调解决企业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加快后期项目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强化服务保障 激发发展活力
从供水管道预约办理到正式通水,用时不到24小时;从申请、审批,到基础施工后正式通电,仅用时半个来月。这一系列的高效服务,让万福产业园从交地到正式开工用时不到30天。
万福产业园是工业4.0时代的全新食品产业科技园区,是集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产业园建成后可提供上万个岗位,有效促进全区域整体发展。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成立区级招商中心,完善工业项目落地会审机制,不断提升招引质效。成立产业园运营商招商专班,研究制定产业园区运营商招商扶持政策,对已入园企业项目则加大跟踪服务。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创新推广“企业 n秒办”“窗口无否决”等多项机制,明确具体办理时限,全程持续跟踪督办,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
此外,漳州台商投资区还持续深化“百名干部下百企”行动,选派助企服务员开展“一对一”项目跟踪服务,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