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油条: 早餐“扛把子” 邓城排头兵-凯时尊龙

凯时尊龙-凯时kb官网登录
商水油条: 早餐“扛把子” 邓城排头兵
放大 缩小

油条,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伴随中国人已走过千年。今天,依然牢牢占领着百姓餐桌,稳稳当着全国早餐界的“扛把子”,它以蓬松澄黄的外形、咸鲜酥脆的口感备受群众喜爱。在河南省商水县沙河岸边,有一个千年古镇邓城镇,邓城镇被称为“中原油条之乡”,这里的油条享誉全县乃至全国。邓城镇党政办主任夏国华向记者介绍,全镇有6万人口,每年外出做炸油条生意的就有2万多人,一年靠炸油条挣回9亿元,油条经济成为全镇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

邓城镇有炸油条的传统,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引导培训下,一支2万人的炸油条“大军”成立,成为颇具特色的劳务输出产业品牌,这支“大军”分赴全国10多个省市,长年从事炸油条生意,每人一年少则可挣五六万元,多则一年可挣一二十万元。

邓城镇油条产业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这是从一个人,发展到一个村,再发展到一个镇,最终影响了周边村镇和县市。“说起炸油条,不能不说腊梅庄村的张有志。张有志今年70多岁,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养家糊口,他携家带口到平顶山市炸油条。做了几年炸油条生意后,他回到家乡建了5间大平房。当时,他家的房子在腊梅庄是最好的。”8月9日,腊梅庄村退休村干部、现邓城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张丙臣向记者介绍腊梅庄炸油条的历史渊源。

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看到张有志炸油条致富的例子,也开始跟他学习炸油条技术。张有志对来学炸油条的村民手把手地教,从配料、和面、油温、切坯子、拉坯子、下锅、翻油条整个程序和技术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村民,第一批教会了6名村民。后来,张有志家里学炸油条技术的村民发展到20多名。张有志把炸油条的锅挪到院里,把炸油条配方和技术全部写在小黑板上,炸油条时给村民们一一讲解步骤,然后再让村民们现场操作,直到学会为止。就这样,几年时间,这个只有400多户的腊梅庄村,就有300多户农户从事炸油条生意。腊梅庄成为邓城镇第一个炸油条专业村,也是邓城镇第一个脱贫致富的模范村,全村近几年靠炸油条年收入1500多万元。

邓城镇许村曾是贫困村,腊梅庄的致富经验让许村得到借鉴。2015年春节后,大学生村官张耀到许村驻村,通过调查了解到,腊梅庄炸油条是一条致富好门路。于是,张耀就在许村村室举办第一期炸油条技术培训班,邀请腊梅庄炸油条师傅张有志向村民们介绍自己创业经历和致富经验,并向村民们讲解炸油条配方及操作技术,现场手把手传授切坯、下季子、翻油条等技术。由于村民学习炸油条技术的人多,培训班连续举办了4期,培训人员300多人。春节后,许村有200多人到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做炸油条生意。第二年,许村炸油条的村民达到500多人,成为邓城镇第二个炸油条专业村。到2019年,许村靠炸油条每年挣回4000多万元,实现了脱贫出列。

“前些年,我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脱贫致富,我和妻子参加了许村第一期炸油条技术培训班,学会炸油条技术后去了西安炸油条、卖早点,一干就是7年,每年收入20万元左右。”今年35岁的许村团支部副书记许洋洋说,他和妻子张莉返乡建起了养羊场,决心在乡村振兴中干出一番事业。

同样是油条,为啥邓城镇人炸的油条好吃?获得邓城镇2019年油条大赛冠军的张海江说:“要想做出好油条,和面时要用40摄氏度温水,里面加点白糖,要尽量把面和得软一些,如果面团和得太硬,炸出的油条就会太瓷实,不好吃;面团要充分发酵,如果面团没发起来,就达不到应有的蓬松度;发面之前将面团用油揉匀,经过几次醒面,使面团呈柔软润滑的状态,做出的油条才好吃;油温必须控制在160摄氏度到200摄氏度之间。”

油条成为邓城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邓城镇政府积极引导、培训,使油条产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镇政府每年春节后都要举办无矾炸油条技术培训班,聘请知名面点师和往届油条大赛冠军向群众传授炸油条技术,各行政村也举办无矾炸油条技术培训班,炸油条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全镇30个行政村,油条专业村达到12个,油条经济成为富民强镇的特色经济。全镇每年春节后还会举办炸油条大赛,30个行政村都派出代表队,镇政府为获得奖项的代表队和个人颁发奖牌和奖品。

油条经济给全镇带来了明显变化,在杨湾村,村里建起了楼房,修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成了文化广场;成立了盘鼓队、广场舞队;在许村,还创建了红色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百亩生态葡萄园、千年银杏树景区等,早已不是昔日贫困村模样,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炸油条成为我们镇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我们要进一步引导扶持,让其发展壮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邓城镇党委书记陈书超说。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商水,炸油条是邓城镇特殊的劳务输出产业,村民有创业致富的意愿,当地有引导培训的东风,从邓城镇出来的炸油条专业户,成了全县的致富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所述的“中国未来的工业化不一定全部出现在城市里,偏远的乡村小镇也可能是工业化的发起地”场景,正在“中原油条之乡”邓城镇、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乡村振兴的历程中变为现实。

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乔连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