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通讯员 杨贵强摄
本报讯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义和塔拉镇的沙日花嘎查蒙古包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望相助 情牵义和’首届草原那达慕大会蒙古绣娘刺绣比赛”。来自全镇5个嘎查的56位绣娘飞针走线、比拼技艺。
蒙古族刺绣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义和塔拉镇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技艺,将其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工作,让更多群众凭借指尖技艺“绣”出喜人收入、“秀”出幸福生活。
参赛者玉兰是沙日花嘎查妇联主席,2021年4月领办了开鲁县蒙高莉布丝瑰蒙古刺绣合作社,吸纳了5个嘎查的96位绣娘。玉兰为社员培训技术、联系订单,还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绣娘增收。
蒙古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培育工作成果斐然。其中,县级传承人高娃2021年在通辽市第三届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其作品“褡裢、烟袋”入选绣美新时代——内蒙古刺绣礼物大赛作品展,并被推荐参加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主办的展览。高娃创办了传统刺绣工艺传承基地,现正带动五六十人学习刺绣技艺。
义和塔拉镇副镇长、妇联主席孟祥君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她说,为做大做强刺绣产业、传承非遗文化,义和塔拉镇近年来多次举办刺绣培训班,免费为高娃传统刺绣工艺传承基地提供场地。通过举办蒙古刺绣比赛,以赛促学,吸引了更多人学习这项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