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的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现有耕地面积576万亩。其中,园艺作物总面积37万亩,年产量158万吨,年产值77亿元;设施蔬菜面积7.1万亩,年产量90万吨,年产值30亿元。
2021年,榆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榆树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榆树市牢牢抓住“四个强化”,扎实有效推进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整县推进试点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工作。榆树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将其作为补齐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市直相关单位和项目建设乡镇街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做到任务分工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为高质量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能力提升,助力产业升级。榆树市从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项目建设与发展园艺特产业相结合,立足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26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100个,推动榆树市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榆树市坤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73万元,建设了占地800平方米,库容500吨的蔬菜冷藏库,2021年秋季利用冷藏库收储土豆、西红柿、豆角等果蔬386余吨。11月底,受疫情影响,外埠果蔬不能及时运输至当地市场,合作社存储果蔬很快便销售一空,销售收入114万元,利润27万元。榆树市大川机械种植合作社投入290万元新建1184.12平方米通风库,每年储藏的白菜、土豆等冬储菜售罄后,继续用来储藏玉米、水稻等农特产品,有效提高了冷藏保鲜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合作社冷藏保鲜设施的存储能力的提升,预计可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0公顷白菜,年存储白菜超过600万斤,增收21万余元。
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榆树市多措并举,通过政府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手段,努力营造各类主体想建、愿建、能建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氛围。要求各乡镇(街道)积极配合,按照应报尽报、能补尽补的原则,全力推动全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项目专项工作组深入乡村,通过传达文件精神、印发“明白纸”、开展新闻报道等方式,深入宣传解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用地、用电、补贴等相关政策,详细讲解主体申报、建设安全、审批公示、补贴拨付等具体操作规程,了解建设主体需求,切实提高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高质高效。在项目实施中,榆树市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联系自然资源、供电、金融等部门,帮助建设主体协调解决在用地、用电和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要求,加强项目管理,组织做好网上平台申报、纸质材料审核、土地备案手续、建设主体资质等工作。在验收阶段,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审,保证了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