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
市场主体稳,经济和就业才能稳。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还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那些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抗风险能力更强,也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积极示范作用明显。
由此可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既必要又很急迫。毋庸置疑,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2021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有政策支持是基础,落地见效是关键,一方面全国多地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积极申请灵活运用政策,努力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取得明显成效。
不难发现,在政策的指引下,在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和专属金融服务加持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其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